综合安全等级评价方法(试行)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3、细菌检测包括对弧菌数量的测定及其优势菌种类的鉴定,以下为弧菌总数标准化检测程序及评分标准:  
  (1)弧菌总数标准化检测程序  
  ①样本处理:  
  将初样(混合样)放入初样管中,用无菌扦样器捣碎样本制成实验样本。  
  ②母液及稀释液的制备:  
  用扦样器扦取0.5g(0.5ml)实验样本于母液管(内含4.5ml Nacl溶液)中,制成母液,并振荡混匀,此时母液管浓度级别为10-1。  
  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母液管中的液体0.5ml,注入A管(内含4.5ml Nacl溶液)配成浓度级别为10-2的稀释液,并振荡混匀。  
  以此类推,制成B管10-3稀释液和C管10-4的稀释液。  
  ③细菌接种及培养:  
  用无菌微量移液器分别吸取ABC管中的稀释液,向特定选择性培养基TCBS上滴1滴溶液(0.05ml),并做平行对照组,微微摇晃使液体尽量散开,待液体完全被培养及吸收后,放于25-28℃倒置培养36-48小时后取出计数。  
  ④细菌总数计数及计算均值  
  无论细菌菌落大小均要求计数,经计算得每个浓度的计数平均值分别用ABC来表示。  
  ⑤结果判定原则:  
  a、首先选择平均菌落在20~200之间的数值作为检测结果,如果只有一项数值介于20~200之间,则选择该数值为最终结果,即若A属于[20,200],BC不属于[20,200],则A为最终结果;  
  b、如果有两项数值介于20~200之间,则按以下原则:  
  AB属于[20~200],C小于20,则选B为最终结果;  
  BC属于[20,200],A大于200,则选C为最终结果。  
  c、如果ABC均大于200,则选C为最终结果,如果ABC均小于20,则选A为最终结果。  
  d、可以接受的结果:  
  如果AB大于200,C小于20或A大于200,BC小于20,此两种结果可由多种原因导致,需比较实验组和对照平行组来判定是否属于上述几种情况,如果认为结果不能更改,则可选择B为最终结果,B为可接受结果。  
  e、如果除了上述的这些情况外,还出现了其它的结果,则说明实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错误,应当重新实验。  
  (2)评分标准:  
  ①弧菌总数计数的最终结果若选择A为最终检测结果的记为1;  
  ②弧菌总数计数的最终结果若选择B为最终检测结果的记为2;  
  ③弧菌总数计数的最终结果若选择C为最终检测结果的记为4;  
  三、安全等级的划分  
  安全等级分成五个等级,具体如下:  
  综合安全等级评分表

安全等级

安全

比较安全

一般安全

比较危险

危险

综合评分

3、4

5、6

7、8

9、10

12

  四、等级提升及等级提升原则 
  1、等级提升原理及概念:  
  由于不同致病性细菌或寄生虫对不同生物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所以每类生物体都有其专属的致病性细菌或寄生虫病,为了更好地体现这种差异性,也为了更准确地出具综合安全等级评价结果,于是引入等级提升的概念:在细菌检测或寄生虫检测中,如果处于优势生长的细菌或寄生虫,恰好为该品种主要细菌病或寄生虫病中的致病性细菌或寄生虫,则需进行等级提升。  
  2、等级提升原则:  
  ①范围及条件:当细菌检测和寄生虫检测中的最终判定结果最高级,即评分为4的时候,并且所鉴定的优势菌(种)种类为该样本所列的致病性病源菌(种),则需进行等级提升;  
  ②系统等级提升:在系统综合评分后,将系统的综合安全等级向危险等级方向提升一个等级,即如果系统综合评分为7,系统综合安全等级为一般安全等级,则经过提升后,系统综合安全等级为比较危险等级。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