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建设的若干对策探讨(一)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1.引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伤害(injures)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11%,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伤害和暴力行为[1]。据调查,我国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1991~1995年我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每年约有2000万因伤害需要急诊处置和入院治疗者。在各类伤害中以自杀死亡率为最高。其次是交通事故,车祸死亡已成为中国男性和城市居民以外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淹死是我国伤害致死的第三位原因,对于0~14岁孩子是第一位原因。不同年龄段的主要伤害类型不同:0~14岁以溺水多,15~59岁以车祸为主,60岁以上自杀死亡率最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调查,伤害是北京市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2003年北京约有5万多名儿童受到各类伤害,儿童致死性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溺水和道路交通事故;非致死性伤害的主要原因是跌伤、动物咬伤和道路交通事故。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每年发生各类事故约100万起,死亡人数超过13万人,受伤人数达70余万人,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预计2500亿元,生产事故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了巨大损失。 
  2.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和发展现状 为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探讨伤害预防的模式和途径,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事故和伤害预防会议上,提出了安全社区的概念,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发表了“安全社区”宣言,强调全人类在保持自身健康及安全方面均享有平等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通过安全社区和安全促进活动开展伤害预防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的目标需要个人、组织和社区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展开,包括国际、国家、部门、地方和社区。 目前,国际上对安全社区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安全社区可理解为已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程序,社区有关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安全社区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针对所有的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的人员、各种环境和条件,强调社区内人人参与全方位的预防工作,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建设安全社区的目的是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资源,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类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活动,以提高人民在安全及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安全促进是为达到和保持理想的安全水平向人群提供所必需的保障条件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认为,安全社区并非以社区的安全水平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安全社区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县或一个区域,开展了包括所有不同年龄、性别和区域的安全促进和伤害、暴力、自杀预防工作,同时是获得国际认可的安全社区网络的组成部分。
   安全社区建设最先在北欧的瑞典及挪威推行,其后扩展至美洲、亚洲及澳洲等地。世界卫生组织设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负责在全球推广这项计划,并在世界各地创建“安全社区支持中心”,以协助和加强计划的推广。
  目前,全球共有80多个社区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称号,这些社区的人口从二千人到二百万人不等。2003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屯门和葵青两个社区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安全社区。国内外安全社区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时期内安全社区建设可使伤害事故发生率降低20~30%。对安全社区伤害预防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较少的经济投入可获得可观的效益。据美国CDC(疾病控制中心),对伤害预防的投入可以获得数倍或数10倍以上的收益,如:用于烟雾报警器上,每投入1美元可获得69美元收益;用于头盔上,每投入1美元可获得29美元收益;用于儿童安全带上,每1美元可获得32美元收益;用于毒品管理上,投入1美元可获得7美元收益。为推动我国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其规范化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建立工作联系,2004年6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安全社区建设研讨会,结合国际安全社区标准和有关安全项目指标,正在制定符合中国社区特点的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指南,在北京、唐山、长治等城市和地区选择了一批基础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推动我国安全社区建设。2004年7月至11月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指导下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社区、开滦集团的2个社区、潞安矿业集团的7个社区分别先后启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3.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的标准及有关指标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方式在不同国家和社区有所不同。但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必须符合如下有关准则:
  (1)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活动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
  (2)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
  (3)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 以及提高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
  (4)有记录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5)有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6)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近年来,在总结安全社区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在上述六条标准基础上,又对交通安全、体育运动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学校安全、涉水安全和儿童安全等社区安全的9个方面提出了各自7项具体指标。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