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城市规划师考试相关知识辅导:全球化时代的可持续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4-02-25 共2页

21全球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崛起,使现代城市中的生态发展日益成为人类城市发展与管理的突出主题。   全球化时代的可持续城市建设
  21世纪全球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崛起,使现代城市中的生态发展日益成为人类城市发展与管理的突出主题。从系统控制论和全球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人口聚集的区域系统,和周边的农村集镇以及其他城镇构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互动辐射都市圈层或城市地带。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当然也绝非仅仅是中心城区的单一管理,而必须从整个都市圈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在全球化时代的生态系统循环中,城市生态的管理也不能仅限于对环境要素的单一管理,而必须将环境循环圈和人口、资源以及经济循环圈作协调统一的整合控制。因此,完整科学意义上的全球性城市生态发展,必然是在较广泛意义上进行的都市圈和生物圈双重规划管理,这便是本文试图阐明的新发展理念。
  全球生态重建的重点:建设可持续城市
  1982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特别会议认为,通过10年
  第二,对不同的消费模式、技术类型和土地使用战略需要进行研究,并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和教育资助;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必须慎重考虑到在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和各种反应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部门的有利行动,可能会对其它部门引起意想不到的损害,这种后果在规划阶段就应考虑到;
  第四,由于环境要素的各种反应过程在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里都有极大的可变性,而且技术和社会的变化模式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环境发展与环境管理规划应该富有弹性,并经常进行环境监测;
  第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必须考虑到环境系统的稳定性的“极限”,以消除环境系统稳定性失衡引起对社会经济计划的干扰;第六,必须防止转让不适当的技术,产出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对环境问题的深化认识和新环境观的形成,最终导致了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台。1992年6月3日至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表明全球50亿人终于在生死攸关的前途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优先考虑当代人,尤其是世界上贫穷人的基本需求;在生态环境可以支持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眼前和将来的需要。它寻求的不是在几个地方或几年内的发展,而是整个地球遥远未来的持续发展。
  用这一新环境发展战略理念
  其次,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必须依法管理、依法治理,以法制化为根本保障。近二十年来,各国的环境保护法令日趋完善,数量有的多达一、二百项,规定得非常详细。我国在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其中第一条规定,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系统法规的执行,必须加强法制宣传,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制定严格的城市环境质量标准与“三废”排放标准;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执法的机构和制度;要建立健全监督网。同时,还必须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三者结合起
  第四,积极研制和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为城市生态管理优质化奠定科学基础。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一样,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当代全球核能的利用、新型材料的开发,以及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遥感、遥控、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环境防治工作中已崭露头角,前景远大。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把这些新兴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那么不仅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使得对环境的污染大为减轻。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方针应该使城区经济向低公害、低消耗的方向发展。因此,应在工业生产中,积极革新并采用无污染的新工艺和技术,以减少全球环境污染,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城市带内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第五,在城市生态规划管理中须应用科学方法,认真实施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通过科学的环境质量评价,既可以客观判断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又可以对城市在大规模发展工业之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程度进行超前性预测评价。整个评价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环境现状及其污染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同时环境质量评价也为国家机关和部门拟定环境管理的对策、法律和经济措施以及城市合理的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最早是在1964年于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1969年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把环境质量评价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肯定下来。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和程度主要是:污染源调查,编制污染源的分布图;从城市性质和污染特点出发,确定主要环境污染要素和污染因子;编制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分布图,以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分布情况;根据国家已颁布的有关环境标准的规定,并参照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计算单污染要素的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分级,编制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图;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即在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几个要素作为参数,并作合理加权,以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