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原理精选试题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7页


16、下列属于基础资料搜集的是( )。
A.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工业与仓库、对外交通、市政设施
B.城市历史、自然条件、人文素质、失业率
C.城市历史、人口流动、工业与仓库,建筑群
D.城市历史、人口流动、自然条件、失业率、对外交通、市政设施

17、下列属于分区规划中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是( )。
A.城市供电工程系统分区规划
B.城市用地系统分区规划
C.城市建筑群系统分区规划
D.城市交通网系统分区规划

18、属于地块控制性指标内容的是( )等。
A.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
B.用地性质、建筑密度、绿地率
C.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色彩、容积率
D.人口容量、建筑风格、建筑红线后退距离

19、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
A.图表法和方格网法
B.平均法和等值线法
C.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
D.排列法和矩阵法

20、待有足够的资料后,可进行规划方案的制定,不属其步骤的是( )。
A.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B.确定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C.确定城市性质以及人口和用地规模
D.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网框架

21、在制定交通调查方案时,必须首先明确交通调查的目的。对交通调查目的的概括包括( )。
A.了解和分析城市交通的现状
B.预测未来交通量:由调查的数据和收集的资料,可以预测未来交通量
C.便于交通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改进交通管理,从而获得较高的安全率,增加交通利润
D.制定交通规划:目前大规模城市交通调查主要目的是增加交通利润

22、下列关于我国城市交通政策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城市交通的现有政策不成体系,没有关于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相关政策和内容
B.1985年的"六五"计划中,首次明确地把交通列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把交通列入发展"特区"
C.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将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的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提到新的高度,并确定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
D.1992年《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建设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总思路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总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80年代初期的水平

23、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有轨电车技术已有很大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独轨系统是利用城市道路上空架设高架轨道梁,车辆在一根轨道梁上行驶的轨道交通系统,可分为悬挂式和跨座式两种
B.新交通系统是一种全自动的快速交通系统
C.目前导向性公共汽车系统主要出现在 和德国,有机械导向和电子导向之分
D.轻型轨道交通系统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地面或高架交通系统,采用标准的行道距

24、不同烈度设防区域对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下列有关人均避震疏散面积描述有误的一项为( )。
A.当城市设防烈度为6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0m2
B.当城市设防烈度为7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5m2
C.当城市设防烈度为8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1m2
D.当城市设防烈度为9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5m2

25、我国城市消防站布局不要求( )。
A.消防站应位于责任区的中心
B.消防站应设于交通便利的地点,如城市干道一侧或十字路口附近
C.消防站应与医院、小学、幼托以及人流集中的建筑保持100m以上的距离,以防相互干扰
D.消防站应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危险品或易燃易爆品的生产储运设施或单位保持200m以上间距,且位于设施引起的上风向或者侧风向

26、( )不属于一个完整的历史保护规划和有关文本至少应具备的内容。
A.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分析、鉴定和评估,历史建筑类别、等级确定
B.历史文化名城现时期的周边环境的维护,划定历史地段保护区范围
C.视觉景观分析,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历史风貌、空间特色的保护规划
D.历史保护相关法规、政策的确定,公众参与、宣传、教育及文化活动的开展

27、下列关于城市规划实施的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
A.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B.城市规划的实施是政府的工作
C.城市规划涉及到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
D.城市规划的实施纯属政府管辖

28、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29、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的不同。
A.人口规模
B.空间规模
C.居住形式
D.产业结构

30、一般把(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
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