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原理精选试题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7页


31、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
A.市场推动型
B.地方推动型
C.辐射扩散型
D.外资促进型

32、城市物质环境构成具有( )和( )两个方面的空间属性。
A.可达性;区位性
B.内部效应;外部效应
C.内部效应;区位性
D.可达性;外部效应

33、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意味着( )。
A.潜在地块价值大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
B.建筑物很快破旧不能用了
C.该建筑物卖不出去了
D.该建筑快报废了

34、城市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不包括( )。
A.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B.以经济活动的层面到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产业构成变化
C.高科技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制造业
D.空间经济体制从水平结构到垂直结构

35、下列( )种情况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和结构性失业。
A.工业化
B.后工业化
C.信息化
D.逆工业化

36、以下四项中,(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
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

3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38、( )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39、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 )方面。
A.城市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B.城市发展规模、城市性质、城市形体建设空间
C.城市职能、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D.城市性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产结构

40、城市以( )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A.斗兽场
B.广场
C.公共建筑
D.铜像

41、《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是由( )编写的。
A.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
B.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
C.赖特(F.L.Right)
D.佩里(Perry)

42、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以( )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4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规划师为主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住区发展模式,称为( )。
A.都市村落
B.绿色住区
C.生态住区
D.可持续发展住区

4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 )。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
C.确定区域规划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D.论证城市在区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45、直至20世纪初期,城市规划才逐渐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职能,这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
B.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D.管理与规划之间的关系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