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养护对策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在本年度五月中旬,我分局在保津高速进行了高速病害处治项目的施工。保津高速在建成的五年中担负了较大的交通量,主要病害为车辙及裂缝,并伴有局部沉陷。由于在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车辆对路面的要求较高,为了确保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快速、安全、舒适地运行,就必须使路面长期处于良好的平整状态,下面从沥青路面病害成因、维修基本要求、维修作业类别、操作要领、工后质量检测等方面分别介绍。

  1、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表现特征和成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主要表现特征:局部沉降、纵横向裂缝、车辙、坑槽、面层松散、功能性破坏。这六种病害形成主要是下面四个成因:

  1.1 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从设计到施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水在路面中表现形式:空隙水、层间水、深层渗水。水对路面的损害:

  a.高温动水压力对沥青有剥离作用造成路面松散;

  b.层间水使沥青路面各层分开改变路面的受力状况,路面在动荷载的作用下弯拉应力成几何级数的增加;

  c.水的冲刷破坏路面材料结构;

  d.渗水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1.2 沥青混凝土的热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a.油石比;b.级配;c.摊铺的均匀性。特别应注意的是粉料不宜太多,粉胶比(矿粉比沥青)宜控制在1.0~1.2之间。

  1.3 路基、路面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施工中质量控制不严格,一些小问题并未得到妥善的处理。

  1.4 初期养护不及时、不到位。

  2、早期病害专项治理和日常维修界限划分

  2.1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专项治理范围的认定:

  ① 病害分为形成、发展和破坏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的病害应列入专项治理;

  ② 病害确定的依据:以表观特征初步确定范围,以沉降值、弯沉、平整度核定病害程度;钻孔取芯分析病害层次和处理深度,并确定专项治理方案;

  ③ 范围:

  a.沉降病害的处理路段:调坡长度不小于30m、10m内落差大于3cm、存在明显跳车感地段;

  b.其他病害,处理长度为:病害长度不小于10m的过渡段,在100m范围修补量超15%、每公里范围内修补面积超过30%,且分散的路段,应整段修复;

  c.处理宽度:可考虑一个车道、1/4幅、1/2幅三种形式;

  d.处理层次:坏到什么层次,处理到什么层次。

  2.2 沥青路面维修以预防为主,出现下列状况要列入预防性维修:

  ① 局部露出跑砂点,面积在10m2以内,由于沥青剥离,细集料跑出,表面呈蜂窝状。

  ② 局部沉降点,纵横方向1m范围内沉降超过2cm、行车出现明显跳动。

  ③ 唧浆点,路面龟裂、网裂,水渗透到基层,出现基层冲刷唧浆。

  ④ 路面出现推移、拥包、车辙点,由于路面的水稳性和热稳性差,导致路面上面层出现局部纵向推移形成搓板、横向推移出现车辙。推移、拥包或车辙长度在10m范围内的点。

  ⑤ 横向缝、纵向缝,柔、刚结合部(如桥头搭板接头)等处裂缝出现错台,错台高差大于5mm的点。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