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室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摘  要】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沥青砼路面的路用性能。本文就试验人员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时,如何规范操作和进行数据分析,减小试验数据的变异性,以及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应注意的事项,谈谈作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0  前 言 

  热拌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沥青混合料)路面作为一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其行车舒适、噪声低、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建设。但是通过国内十几年的建设实践,发现国内的沥青路面普遍存在工程的耐久性和早期损坏两大突出问题。造成这种情况有设计方面的原因、施工方面的原因,如材料、机械、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不合理的配合比设计难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再先进,保证工程质量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下面着重介绍室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影响因素 

1.1 原材料的质量和取样
 

  材料的质量对于路面质量及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作用,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矿料的级配、颗粒形状、坚固性、粘附性等级以及沥青和填料的质量等。其中对设计沥青混合料影响最大的是矿料加工的分档和级配,材料分档和级配的好坏决定了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好坏。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水泥砼所用的建筑用集料针片状含量高、含泥量大,级配和材料均匀性差,采用这样的矿料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产品质量也不够稳定。因此设计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抓好原材料选材的同时,控制矿质材料备料质量尤为重要。 

  原材料的取样正确与否决定了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原材料的质量。根据JTJ058—2000集料试验规程规定,同批来料取样时,应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从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取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当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的出料处抽取有代表性的试样,并由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在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取样数量应不少于规范要求,以保证试验取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表征能力。 

  原材料选取还应注意试样的缩分。规范要求采用四分法或分料器,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试验人员任意在料堆上铲取试样或随意称取不等数量的试样进行试验,这种极不严谨的操作方法使平行试验误差增大,并导致试验采集的数据没有代表性。 

1.2 矿质混合料设计 

     矿料的合成比例决定了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规范要求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设计合成级配应使包括0.075mm、2.36mm、4.75mm筛孔在内的较多筛孔通过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但由于江西地处热区,我们建议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时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可适当减少2.36mm、4.75mm筛孔的通过量,增加0.075mm筛孔的通过率,采用较粗的级配。通常设计矿质混合料时应使级配曲线平顺、圆滑,避免过多的犬牙交错。目前,在实例设计过程中,试验单位多采用传统的图解法初算、再进行电脑试算调整或直接用人机对话的计算方法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人员的经验、熟练程度。实例中不乏矿质混合料设计时对当地道路交通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重视不够,未针对沥青路面不同层位功能需要相应调整矿料配合比设计,有的试验单位片面追求合成级配接近级配中值,忽视了交通流量、气候因素影响,使得建成公路通车后不久就出现了早期损坏。我省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就有这样的实例。如梨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为4cm(AK16A型)抗滑表层+6cm(AC20I型)中面层+7cm(AC25I型)下面层,该高速公路于2002年底建成通车,由于油面各结构层矿料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当地交通、气候等影响因素,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片面追求规范中值,对关键筛孔的通过率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003年7、8月份,江西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致使局部路段产生了较严重的车辙。当然,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设计方面的原因,有恶劣天气的影响,也有施工控制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作细述。 

1.3 沥青试样的制备 

     沥青试样经加热处理后会引起沥青老化。试验人员在操作时,对沥青试样不能直接放在电炉或明火上加热,如利用冷却后的试样反复加热不能超过2次,避免沥青老化使沥青混合料性能发生变化。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