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

  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1.1.换填砾类土垫层

  施工工艺  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1.2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进行洒水。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必要时旋耕机翻晒。

  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砂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碾压按照 “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检验签证:砂垫层的检测采用K30荷载仪进行检测地基系数,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系数。

  施工防排水:砂垫层施工完成后,在两侧挖临时排水沟,使排到砂垫层里面的水能及时排出。严格管理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以免冲刷路基各部与取土处。

  1.2.单向单层土工格栅处理软土地基施工

  施工工艺  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1.3铺设单层单向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在上面填厚30cm的中粗砂,压实到符合设计要求后,将表面进行整平,去除表面石块,并将去除石块后形成的凹坑补平,然后在上面满铺一层单向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铺设要求幅与幅之间纵向采取密贴排放,横向采用连接棒连接或搭接法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横向接缝错开不小于1m。铺设时使格栅与土层密贴,每隔一定距离用U型钉将格栅固定在土层上。

  格栅铺设后及时用砂或其他渗水材料覆盖20cm厚,并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砂,外边逐幅回折2m,用砂压住。然后进行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碾压过程中,施工机械不要直接行使在未覆盖填土的格栅上,以免压坏格栅。

  1.3.坡角干砌片石和土工布反滤层的施工

  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排水垫层外采用干砌片石砌筑防护。排水垫层和土工格栅施工完成后,进行干砌片石护坡角的施工。

  (1)、干砌片石施工前,进行测量放样,每隔10m设置干砌片石坡角水平和高度控制桩,控制桩设置后,妥善进行保护。

  (2)、干砌片石底部高程低于排水垫层底部高程20cm,护坡角基础开挖时尽量少触动排水砂砾垫层。护坡角基础开挖至设计高程后,测量、挂线进行护坡角干砌片石砌筑。

  (3)、砌筑所用的片石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干砌片石护坡角采用分层砌筑,砌筑时石块大面向下,注意上下石块之间要错缝搭接,砌缝宽度2~4cm;砌筑时砌缝之间用砂加小石屑灌缝。砌筑时要避免通缝、空缝、瞎缝。

  (5)、按设计要求设置卸水孔。泄水孔采用直径15cm的硬塑料管,间距1.5m,与地面成2%的坡度。反滤层厚度为护坡角高度,反滤层用土工布包裹砂砾形成。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