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四:加强施工细节管理 力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在路面施工中,往往一个细节的改进就可以使成本幅度降低。施工细节的注重与改进不仅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在于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进行细节改进,施工中小的不足不断被弥补,会使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得到持续改进,使施工成本最限度降低。因此,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施技术攻关,鼓励技术改造和胆尝试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生产成本也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成本控制的其它几点建议
(一)强制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
与其他工程设施不同,路面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早期损坏。如果这些损坏得到了及时的或预防性养护,病害发展受到限制,路面结构和服务性能就可得以维持;相反,初期损坏若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或预防性养护,破坏就可能加剧,并导致路面损坏扩展迅速,路面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极地缩短路面服务寿命。因此,养护维修实际上是公路建设的一种继续过程。预防性养护实质上也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预防性养护最佳实施时机应该是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在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预防性养护是性价比最佳的一种养护手段。有关资料显示,每投入1元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矫正性养护资金。可见,建立路面预防性养护系统对于降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科学的养护成本预测系统
合理预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养护成本是当前养护管理者面临的一项热点和难点。由于自然、技术、人力等多种可变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速公路养护成本,预测难度较。但路面养护成本占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的比重较,可以优先做好路面养护成本的预测分析。应用成本管理原理,建立高速公路交通流量、道路长度、通车年限、路面类型、地区因素等与路面养护成本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数字模型,针对预防性养护和专项工程养护方式,运用统计方法,推导各项因素的成本表达式,建立起路面养护费用与交通量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以此构建路面维修费用模型,为路面养护计划决策提供依据。
(三)辩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工作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加快养护速度、提高养护质量并降低养护成本,促进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进步与发展。
但是,在力推广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针对性,同时也不排除个别不良产商和企业,唯利是图,变相或夸产品和技术的使用效果。因此,在路面养护中,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该针对路段实际,充分调查和比选,尽量参考已应用的成功案例,科学合理应用。过份追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反而会增加养护成本,不利于运营成本的控制,降低企业和社会效益。
(四)逐步培育并开放养护市场
就福建省而言,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过建立和培育系统内的若干个区域养护公司或专业化养护公司,实行内部激励竞争。
从本省高速公路规划网的布局上,按管养区域的配置标准设立若干个负责日常养护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区域性养护工程公司。
从养护技术发展方向看,应逐步设立育培养路面新技术的应用,道路桥梁专业检测、隧道维修与维护及机电通讯系统维护等专业化养护公司。
第二步,走合作经营的路子,发展壮“区域”或专业化养护公司,企业实行股份制改制,增强企业竞争活力。
第三步,将高速公路养护生产市场化,同时将本省高速公路养护企业推向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护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