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铝合金节能门窗目前存在的节能缺陷
1、节能缺陷分布
①. 节能缺陷主要分布在框、扇的冷腔结构的设计;
②. 框、扇角部接合;
③. 中挺与外框的接合部位;
④. 铰链合叶部位;
⑤. 框与开启扇的密闭;
⑥. 排水孔及排水导流方式;
2、节能缺陷部位分析
①. 框扇的冷腔结构
首先框扇的冷腔结构及截面间隙的几何尺寸,选取多大才能够使空气对流速度最低,且空气间隙也能满足要求(假设室内外空气温度差为±20oC)。按热工学原理得知,如果腔室过大,空气形成对流的速度就大,腔室过小空气间隔层保温节能能力下降,造成冷腔空气隔层及易穿透形成短路,从而形成快速传导,使节能的效果大幅降低。既如此就应有一个范围是上述两个因素的最佳结构状态,而这个最佳结构状态也正是铝合金节能门窗冷腔设计的关键所在。
②. 框、扇角部接合缺陷
框扇均为承力杆件,其角部受连接方式的影响,除应满足角部强度应用组角胶外,对接密闭是节能的关键。现实中往往接缝难以密封到位,在加受成本影响,国外成熟的技术因价格较高顾客大多难以接受。在此情况下缺陷便暴露出来了,不但节能效果大幅下降,而且水密、气密也大打折扣。主要原因在于铝材接合面因材料、加工工艺、挤角或组装位移误差造成间隙,或整窗承力后承力杆件产生位移错位,撕裂组角胶形成局部空气贯通形成空气对流,严重影响了整窗的综合性能。此薄弱环节的U值也是最高的。
现有条件解决办法:
a).改进冷腔设计,增加过渡空气腔,使内外空气温度形成阶段过渡,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
b).改进角码截面设计,增加角部注胶,使挤角后能够在腔体内注入专用密封胶。
c).提高(型腔与角码配合)角码切割下料精度(控制在0.05—0.15毫米),使挤角后同一平面最大误差不大于0.15毫米。
d).保证挤角位置点,使一角单侧保证4个挤角点,一个角共8个挤角点,增加结构强度及抗变形能力。
e).改进挤角定位(前后)精度,使误差减小到0.5毫米以下。
f).增加挤角后固化时间,保证组角胶的完全固化。
g).保证正确的安装固定方式,是确保安装的整窗能否满足高性能的关键。
③.中挺(加强中挺)与外框的接合部位缺陷
目前中挺与外框的连接多采用单体铝角码横向固定后在纵向拉紧,由此产生如下几个问题:
a). 一是由于硬质连接及型材悬臂轻微变形,造成气密和水密极难满足很高的要求。
b). 二是中挺与外框接合处形成贯通,造成空气的冷热传导,影响节能效果。
解决办法:
a).改进中挺与外框联接的角码连接形式,改进工艺使中挺与外框的接合部紧密闭合,如设计出过渡子口在腔体局部注入密封胶、或设计接头密封件,阻断空气的冷热传导。
b). 在目前情况下应在门窗小分格及框、扇内下角外侧打胶密封。
c). 提高外框与中挺榫接配合精度(0.05—0.15毫米),即可满足同一平面最大误差不大于0.15毫米,又可避免中挺轴向因承加玻璃荷载后的扭转。
④.铰链、合页部位
铰链、合页部位因其开启的方式所限,在密封上必然产生一定的缝隙,也直接影响到整窗的节能效果。
解决办法:
a). 加强铝型材生产、加工和安装精度控制,保证材料基本参数的稳定及密封胶条完整与到位。
b). 采用隐藏式合页或铰链是最佳解决办法,可以使开启扇四周的胶条形成完整连续的压接,减少能量损失。
⑤. 开启扇的密闭
开启扇由于型材在生产挤出、复合过程中的变形和在加工及安装过程中存在的误差积累,以及所采用五金件的不同,使胶条的密闭均匀程度产生较大的差别,从而影响密闭效果,降低节能性能。虽然采用多点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量,避免浪费)可以加强密闭程度,使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增加成本较多,在使用中受到限制。
解决办法:
a). 较大开启扇采用多点锁均匀锁闭,使开启扇的四周压接量尽量均匀,增加密闭程度。
b). 锁点安装要视开启扇大小和锁点的数量确定最佳位置,在配合安装胶条时,转角处的胶条能够均匀过度,使密闭达到最佳状态。
c). 同一型材所使用的密封胶条,应针对不同形式的五金件鉴定其适用性。防止因五金件不同造成的密封缺陷。
⑥.排水孔及排水导流方式对能耗的影响
内开窗框外侧虽然处于开放状态,由于有等压胶条的阻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冷热空气的传导(损失也较大)。而窗框、扇排水方式以直通式居多,少数企业开启扇采用排水腔导流实现下排水。尤其是开启扇直通式排水,由于铣通空气腔,致使中空玻璃四周间隙处于开放状态,造成冷热空气的直接传导到开启扇的内侧形成冷热空气的快速交换,造成能量的消耗和节能效果的降低。
解决办法:
a). 阻断镶嵌中空玻璃槽口内的空气对流,使中空玻璃两侧的冷热空气直接交换途径中断,从而提高保温性能。
b). 设计多腔结构,使排水腔独立于空气腔,对空气的流通形成较大阻力,从而提高保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