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30 共2页
“控制”的艺术
尚文勇是带着问号来工地的。原因有二:一是施工环境不好;二是有3个标段位于洞庭湖湖口上游,受湖口水流顶冲,施工现场的水位比上下游高0.5―1米。但既来之,则安之。问题不是能不能完成,而是如何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决不能辜负长江委监理中心及责任单位长江科学院的重托。
打铁先需自身硬。监理站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堤防监理手册》,将各种表样格式、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吃透,做到烂熟于心。保证监理的规范化和前瞻性。
由于协调原因,工程开工较晚。之后进度又跟不上去。面对疯涨的水位,平日轻言细雨的总监拍了桌子,“工程进入倒计时,如完不成我走,但我走之前要把不称职的项目经理全部赶走。”监理的两次果断行动让进度扶摇直上、化险为夷。3月底开始,工地大雨不停,无情地浸泡、冲刷已削好的坡面。面对施工单位的疑虑,监理站毫不犹豫:时不我待,继续施工。于是,每个标段都买了数百件雨衣,冒雨抢铺沙卵石垫层和六方块。另一件是,到3月底为止,有关部门仍未明确对老护坡的处理。施工可是火烧眉毛!监理站花数天时间对4个标段的老护坡查勘,一步步走,一块块看,提出方案报上级批准后实施,赢得了主动权。监理站算了一笔帐:如果3月底的大雨不施工,将丧失7天的宝贵时间;如果坐等批示,老护坡的施工将是个未知数。
为确保质量,监理站可谓煞费苦心。在选择监理人员时,倾向于老党员。因为老同志不爱玩,党员的素质也过硬。由于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利益丝丝相关,监理可能每天都会面临诱惑。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监理站除了对监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外,更有制度“杀手锏”――量方监理轮换。在确保质量前提下,量方监理隔一段时间就和其它标段监理互换。有的标段最多换了4次。天网恢恢,虚方难逃。 质量和进度齐头并进,但发生冲突时要以质量为主。在监理站,质量被当作“整风”运动来抓。去现场检查时,监理站总搞“突然袭击”,并且先去自己认为最薄弱的环节。有个标段浆砌石没有按铺浆法施工,块石用料亦未能清洗干净且屡教不改,监理断然停工。这一停,施工方起初“心都凉了”。整改后,对方触动很大。此后加强了质量管理,与以往“判若两人”。离开工地前,监理站逐一检查各标段,经受了洪水的考验后,护坡依然固若金汤,无一处受损。“激励”的艺术工程不是“监”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因此,如何调动施工单位积极性是监理站的重要课题。对不同的施工单位,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激励办法。有个施工单位干得不错,监理站的原则是多鼓励。这样的单位,“表扬”比“批评”管用。结果该单位精益求精,有些监理认为合格的,他们仍拆掉重做。因为他们珍惜监理的“信任”。有个标段现场管理上不去,经多次沟通仍无效,监理站采取“告状”办法,给其总部负责人通报情况,问题得以解决。有的标段项目领导班子存在问题,监理站尽可能“纠偏”。有时甚至不惜“干涉内政”,让一批政府硬朗的施工管理人员浮出水面,直接指挥一线生产。监理站还采取措施,发动各标段开展劳动竞赛,彼此交流,取长补短。9标六方块跟不上进度,监理站立即协调,从8标调剂解决。监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也激励着施工单位:住血吸虫疫区,天天吃芦苇根,但这帮大都市过去的人从来不叫苦;施工单位每两周将职工送至镇里洗一次澡,监理一同随往,但他们从不额外提要求……采访中,几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告诉,“监理对施工帮助非常大,同时,他们的工作思路、方法和驾驭全局的艺术也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感悟“悟”、“创造”所谓“知易行难”。“实事求是”、“创新”这些原本寻常的字眼,一旦实践起来却很难。隐蔽工程建设涉及到各种错综复杂的环节,监理作为建设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自然要面对各种可知、不可知的困难。这些困难是不会写在教科书上的,这就要求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监理站如何辨证处理与施工单位关系、把握质量与进度主动权、调动施工方积极性乃至一些细微的工作来看,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是卓有成效的。监理是工作,更是探索、创造。所以监理站的“悟”,其实是创新,是实事求是、不落窠臼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