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企业的营销创新初探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3页

  物业管理具有服务产品的五特征: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品质差异性;不可贮存 性;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
  (1) 不可感知性。服务及其组成元素在许多情况下都是无形无质的,让人不能触摸或 凭视觉感到它的存在,而且消费服务所获得的利益感受也具有一定的迟滞性。正因为如此, 顾客在购买服务之前,既不能以对待实物商品的办法去触摸、尝试,也不能用嗅觉、聆听等 方法去判断服务的好坏,而只能以收集信息、参考多方意见和自身的亲身体验来做出判断。 因此,这就要求服务业提供服务介绍和承诺,服务介绍的诚实性与准确性是服务质量所要求 的;服务承诺的针对性与周到性及服务履约的及时性、兑现性是服务质量水平的体现。
  为了将不可感知变为可感知,物业管理企业可通过人员、服务过程和服务的有形展示, 并综合运用设施、环境、服务方式和手段等来体现,利用语言、文字、图形、多媒体等工具 将服务这种产品有形化,全面的展现在顾客面前。比如将提供的具体服务详细的张贴在小区 公告栏上、丰富小区的各种标识、公布各种服务质量要求等,向业主提供消费者知情权。使 业主清楚的知道物业公司具体能为自己提供什么服务,服务的质量如何。
  (2)不可分离性。由于服务是一个过程或一系列活动,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 行,在时间上不可分离。如果顾客不参与服务生产过程,也就不能消费服务,这就要求服务 消费者必须以积极的、合作的态度参与服务生产过程。
  结合服务的不可分离性,物业管理企业在提供自己的服务产品及服务方式时:第一,将对业主参与物业服务生产过程纳入企业营销管理之中,而不仅仅局限对员工的 管理。加强对业主宣传自己的服务,引导业主参与服务生产过程,提高业主参与物业服务过 程的水平,促使业主在物业服务过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以保证服务生产过程也就是业主 的服务消费过程高质量地完成。第二,要及时沟通物业服务人员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促进服务员工与业主的良性互动, 两好相合,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的形象。
  (3)品质差异性。服务品质的差异性既由服务人员素质的差异所决定,也受顾客本身 的个性特色的影响。不同素质的服务人员会产生不同的服务质量效果,同一服务人员为不同 个性特色的顾客服务,也会产生不同的服务质量效果。服务品质的差异性会导致“企业形象 ”混淆,进而危及到企业服务的推广。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扩张经营,追求规模效益的同 时,一定不能忽视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否则少数提供劣质服务的分店对整个企业带来的不良 影响,将超过多数优质服务所形成的良好企业形象,并产生负面效应。
  另外,企业可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由于服务这种产品是一种动态的产品,是很多小细 节的综合体,它会随着顾客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是可以进行不同细节的组合, 以达到服务个性化的目的,而一个小区里业主的兴趣、爱好广泛,又都各不相同,因此物业 管理企业的服务就不能完全是统一的模式,应该更多的了解业主的不同需求,对提供的服务 进行不同的组合,物业企业可以在有偿服务的基础上为全体业主提供一个丰富的服务套餐, 让业主自由的选择,以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比如,为经常晚归的业主提供夜间保安服务等。
  (4)不可贮存性。服务的不可贮存性是由其不可感知性和不可分离性决定的。它表明 服务不需要贮存费用、运输费用等,但同时服务企业就面临必须由于库存缺乏而引起的产品 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加速服务产品的生产问题;扩服务的规模问题等。因此,物业管理企 业在服务渠道的发展过程中:
  第一,在完善独立的服务渠道的同时,与拥有不同关键资源的其他企业开展“战略联盟 ”或者共同作业,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创造竞争优势。 
  第二,创新分销渠道,可采取租赁服务、特许经营、综合服务和准零售化等方法,实现 企业的持续蓬勃发展。
  (5)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服务具有易逝性,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时并未获得对某种东 西的所有权。由于缺乏所有权的转移,消费者感到购买服务的风险性,也就造成了消费心理 障碍,而这也是导致服务风险的根源。
  为了克服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障碍,降低企业服务风险,物业管理企业在营销管理中应积 极推行关系营销、顾客满意、超值服务的经营理念。
  第一, 建立并维护与业主的良好关系,协调与政府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服务营销环境。
  第二,“以客为尊”,开发令业主满意的产品,提供令业主满意的服务,科学地倾听业 主的意见。
  第三,建立严格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奖惩制度,严格实施国家质量标准,组 成企业内部的顾客服务网络;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建立业主档案制度,及时收集、反馈有 关服务质量信息。 第四,将服务质量管理同企业员工的素质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员工服务质量意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