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5 共4页
(一)性质与特征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以下特征: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调整国家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调整和规范,确立竞争规则,从而保护和促进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1假冒仿冒行为
假冒仿冒行为又称商业混同行为,它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性的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相混淆,以造成购买者误认或误购目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在市场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者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的负责人、雇员、合伙人、代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的引人误解的虚假的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5倾销行为
倾销是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6搭售与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所谓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是指经营者利用其经济优势,违背购买者的意愿,在销售一种商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时,要求购买者以购买另一种商品或接受另一种服务为条件,或者就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销售对象、销售地区等附加不合理的条件。
7违反法律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以提供奖品或奖金的手段进行推销的行为,主要包括附赠式有奖销售和抽奖式有奖销售两种形式。
8商业诽谤行为
商业诽谤行为也称诋毁竞争对手的行为,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前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9违反法律规定的招投标行为
违反法律规定的招标投标行为是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行为。
10公用企业及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行为即为限制竞争行为。
11政府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
政府部门限制竞争行为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