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专项突破:类比推理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5页

  五、类比推理典型题型分类精讲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

  具体可分为如下类型:1.原因与结果;2.工具与作用;3.物体与其运动空间;4.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5.整体与其构成部分;6.同一类属下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7.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称谓;8.事物的出处与事物;9.工具与作用对象;10.作者与作品;11.物品与制作材料;12.专业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13.作品中的人物与作品;14.特殊与一般

  1、原因与结果

  因果关系,是指由某行为而发生某结果,前事实与后事实之间互有关联,后事实由前事实而生。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形式基本上分为:“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这几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区分。

  例题:努力∶成功

  A. 原告∶被告 B. 耕耘∶收获

  C. 城市∶福利 D. 扩招∶失业

  可以看出,努力与成功两个词具有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词语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努力是成功的原因。在所提供的答案中能同样连成一句,有相同逻辑关系的话的,只有B答案:耕耘是收获的原因。有人或许会问,那D答案也可以说成:扩招是失业的原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找出的是和题干词语最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一组词语,努力和耕耘是成功和收获最直接也最主要的原因,而扩招并不是失业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其余备选项中,A答案中的原告与被告构成的是一个法律关系中的两个主体。C答案中城市是一个社会区域,而福利是国家在社会公共事业方面的一种政策。

  2、属种关系与种属关系

  在逻辑学中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有的脊椎动物不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对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例题:修辞∶比喻

  A. 书籍∶报纸 B. 文艺∶宗教

  C. 写作∶文章 D. 文体∶散文

  本题中,题干中的修辞包含了比喻,比喻是修辞方法中的一种,所以两者构成了真包含关系,即属种关系。在备选项部分,A项中的书籍和报纸是并列关系,B项中的文艺和宗教同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两者也是并列关系,C项中写作和文章也不具有包含关系。D项中文体有多种类型,包括散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很明显,散文包含在文体中,D项的表述形式完全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也构成属种关系,所以应当选D。

  本题中,若题干部分改为“比喻∶修辞”,则其内在逻辑关系随表述先后顺序的变化变为种属关系,即“比喻包含于修辞当中”,所以备选项D就不合适了,只有将D项中两个词语的顺序改变成“散文∶文体”,即“散文包含于文体当中”,才能符合更改题干词语顺序后所形成的种属关系。

  3、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称谓。例如,“河北∶冀”、“马铃薯∶土豆”、“夫妻∶伉俪”、“蛐蛐∶蟋蟀”等等。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也是逻辑关系的一种。同一事物具有两个不称谓的构成原因主要有,口语与书面语、全称与简称、历史传统、习惯等。

  例题:桂圆∶龙眼

  A. 桔∶柚 B. 桂皮∶陈皮

  C.芒果∶荔枝 D. 大料∶八角

  本题中,桂圆和龙眼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两个名词都表示了同一事物。备选项中A、B、C都是指不同的事物,只有D项中大料和八角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指的都是一种烹饪常用的调味品,故正确答案应选D。

  4、并列关系

  本类试题所考查的逻辑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例如:男人与女人、老师与学生、中子与电子等。

  例题:法院∶检察院

  A. 农业部∶商务部 B. 职工∶员工

  C. 法官∶检察官 D. 工厂∶工人

  本题中法院和检察院都属于我国司法系统,而且两者是并列关系。A项中虽然两者是并列关系,但这两者是隶属于行政系统;B项中职工和员工含义基本相同,不构成并列关系;D项中工厂和工人之间是包含关系。只有C项中法官与检察官同属于司法系统,且为并列关系。

  5、 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在中外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食粮,这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些文化由人们所创作,用某种形式来表现,包括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这些创作的人与其创造的表现形式就构成了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这也是类比推理可能会涉及到的一种关系。

  例题:范晔∶《后汉书》

  A. 罗贯中∶《三国志》 B. 魏征∶《通典》

  C. 孔子∶《论语》 D. 徐光启∶《农政全书》

  本题中题干部分范晔是《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记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A项中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C项中《伦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所著。D项中《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所以本题应选D。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