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5 共8页
[例题1]所有诗人都是文学家,有的文学家是诗人,张中是文学家,则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A.张中是诗人
B.张中不是诗人
C.张中可能是诗人
D.张中不是文学家就是诗人
[解析]正确答案是C。 这是一种简单的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入手,张中是文学家,而有的文学家是诗人,所以张中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回到备选答案中看,选项A张中是诗人,这是不敢肯定的;同理选项B张中不是诗人,也是不对的;所以A、B可以排除。C张中可能是诗人,这是正确选项。而选项D的错误在于文学家和诗人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的,是文学家同时也可以是诗人,所以D也是错误的。
A.女人都爱赶潮流
B.市场上已经没有高跟皮鞋和双排扣西装销售了
C.穿高跟皮鞋没有女人味,穿双排扣西装男人味又太浓。
D.男人和女人流行哪种服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异性是否认同。
[解析]正确答案是D。这种题型,其陈述的结论可以直接从陈述中总结出来,而不需要太多的推论,男人们一致认为这种高跟鞋不美,于是这种皮鞋逐渐消失,双排扣西装给女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因此也不再流行。很显然,正是异性是否认同决定了一种服饰的是否流行,只有选项D符合这种推理,其他选项都不是可以从陈述中直接得到的结论。
[例题3]小王、小刘、小张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
小王说:“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
小刘说:“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
小张说:“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肯定没问题。”
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考上大学的各有一个,并且他们三个人的预言只有一个人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事实恰好相反。可见:
A.小王没考上,小刘考上一般大学,小张考上重点大学
B.小王考上一般大学,小刘没考上,小张考上重点大学
C.小王没考上,小刘考上重点大学,小张考上一般大学
D.小王考上一般大学,小刘考上重点大学,小张没考上
[解析]正确答案是C。根据题中的条件,我们知道只有一个人的预言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与现实是相反的。先假定小王的预言是正确的,那么可以得到小王和小刘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与题中的陈述是相矛盾的;再假定小刘的预言是正确的,则依次可以推知小张没考上,小刘和小王都考上了一般大学,这与题中的陈述也是相矛盾的;最后我们假设小张的预言是正确的,则依次可以推知小刘考上了重点大学,小王没考上,小张考上了一般大学,这与题中的各个条件都是不相矛盾的。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
A.正确
B.错误
C.《狂人日记》可以一天读完
D.《狂人日记》一天读不完
[解析]正确答案是B。该题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的题型,第一次提到的“鲁迅的著作”指的是所有鲁迅的著作,第二次提到的“鲁迅的著作”则专指《狂人日记》这一本著作,因而其推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至于《狂人日记》是否能够在一天之内读完则是不得而知的。因此,题干的陈述是错误的,正确选项应为B。
[例题5]愚人节那天,有一个人要赶往机场,走到三岔路口碰到一个老翁,老翁让他向前面两个年轻人问路,并告诉他两个人中一个人说真话、一个人说假话。这个人对那两个年轻人同时问了一句:“二加二等于五,右边这条路通往机场,对吗?”等两个年轻人回答完以后,他就毫不迟疑地走上了左边这条道,请你推测两个年轻人是如何回答的?( )
A.两个人都说是 B.两个人都说不是
C.一个人说话,一个人没说话 D.一个人说是,一个人说不是
[解析]正确答案是D。做本题时,可以采用排除法。①假设两个人都说是,因为“二加二等于五”非真话,故两个都说了假话,与题意不符。②假设两个人都说不是,若此话是真话,则两个年轻人说的都是真话,与题意不符,若此话是假话,则两人说的都是假话,与题意不符。③两个人一个人说话,一个人没说话不能说明任何问题。④假设一个人说是,一个人说不是,则由“二加二等于五”非真话可以判定说“是的”的年轻人说了假话,而说“不是”的年轻人说了真话,因此可以推定左边这条道通往机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甲说:“反正不是我干的”
乙说:“是丁干的”
丙说:“是乙干的”
丁说:“乙是诬陷”
他们当中只有一个说假话,扒手只有一个,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正确答案是B。由题干知甲、乙、丙、丁四个中只有一个是扒手,故分别依假设甲、乙、丙、丁是嫌疑人即可得出答案。①假设甲是扒手,那么可以明确:甲说了假话,乙、丙说的话也是不真实的假话,故不符合条件;②假设乙是扒手,则甲说:“反正不是我干的”是真实的,丙、丁说的是真话,只有乙说的是假话,符合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题7]9月29日,美国各地近万名群众在华盛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战争和种族主义的集会游行,呼吁美国政府不要以暴力手段来回应“9?11”的恐怖事件。下列口号中最不可能出现在集会中的是( )。
A.战争不能使我们的亲人复生 B.严惩“9?11”元凶
C.不要以我们的名义发动战争 D.人民不需要战争和种族主义
[解析]正确答案是B。题目中已交代了这次游行的性质:反对战争和种族主义、不要以暴力手段来回应“9.11”的恐怖事件。故B项口号是最不可能出现在集会中。
[例题8]某年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曾经投入巨资扩大移动通讯服务覆盖区,结果当年用户增加了25%,但是总利润却下降了10%。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消费总额相对较低
B.中国移动话费大幅度下降了
C.中国移动当年的管理出了问题
D.中国移动为扩大市场投入的资金过多
[解析]正确答案是D。题目中交代了一个隐含条件“曾经投入巨资”,故可以直接得到答案D。A、B、C均没有依据。
[例题9]甲(男)、乙(男)、丙(女)、丁(女)、戊(女)五个人有亲戚关系,其中凡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总说真话;凡只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或只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所说的话真假交替;凡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儿女的人总说假话。他们各说了以下的话:
甲:丙是我的妻子,乙是我的儿子,戊是我的姑姑。
乙:丁是我的姐妹,戊是我的母亲,戊是甲的姐妹。
丙:我没有兄弟姐妹,甲是我的儿子,甲有一个儿子。
丁:我没有儿女,丙是我的姐妹,甲是我的兄弟。
戊:甲是我的侄子,丁是我的侄女,丙是我的女儿。
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能够推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真的?
甲说的都是真话,丙是他的妻子。
乙说的真假交替,他的母亲是戊。
丁说的都是假话,她是甲的姐妹。
戊说的都是真话,丙是她的姐妹。
丙说的真假交替,她是甲的母亲。
[解析] 正确答案是A。解答此题需要运用代入法。将A代入题干,则甲说真话,甲是男性,乙是男性,丙和戊都是女性,丙是甲的妻子,乙是甲的儿子,戊是甲的姑姑,没有出现矛盾。将D代入题干,则戊说真话,丙是戊的女儿但又是戊的姐妹,出现了矛盾。同理可知,将B、C、E代入题干都会导致矛盾。
[例题10]
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
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上海人。
C.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
D.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
E.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
[解析]正确答案是C。首先制作图表如下(“+”表示“是”,“―”表示“不是”):
江西人 安徽人 上海人
方宁 ―
王宜 ―
余勇 + ―
根据上表,既然方宁和王宜都不是安徽人,所以,余勇是安徽人。于是,选项A、B、C均可排除。再考虑到余勇大于上海人,王宜大于安徽人即王宜大于余勇,所以,王宜大于上海人,王宜不是上海人。所以,方宁是上海人。正确答案是D。
例题1
最近南方某保健医院进行为期10周的减肥试验,参加者平均减肥9公斤。男性参加者平均减肥13公斤,女性参加者平均减肥7公斤。医生将男女减肥差异归结为男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比女性参加者重。
从上文可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女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都比男性参加者轻。
所有参加者体重均下降。
女性参加者比男性参加者多。
男性参加者比女性参加者多。
男性参加者减肥后体重都比女性参加者轻。
解析:设男性参加减肥人数为x,女性参加减肥人数为y。则有
9(x +y)=13 x+7 y
所以,y=2 x
显然,女性参加减肥人数多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