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系命题推理
关系推理是以关系命题作为前提或结论,并依据关系的逻辑性质而进行推演的推理。
关系推理可以分为两类:纯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推理。
(一)纯关系推理
纯关系推理是以一个关系命题作为前提,由此推出一个关系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根据推理依据关系的不同,纯关系推理可以分为对称关系推理和传递性关系推理。
1、对称性关系推理。
对称关系推理是根据对称关系进行推演的推理。如以“a”、“b”表示发生关系的对象,以“R”表示对称性的关系,那么对称关系推理的公式如下:
aRb
∴bRa
或aRb→bRa(如果aRb真,则bRa真)
例如:美国与加拿大相邻;
所以,加拿大与美国相邻。
上述这个推理就是对称关系推理,此外,“相等”、“同时”、“同地”、“同胞”、“同盟”等都是对称性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的性质都可进行对称性关系推理。
(2)反对称关系推理。
反对称关系推理是根据反对称关系进行推演的推理。如以“a”、“b”表示发生关系的对象,以“¬R”表示反对称性的关系,那么,反对称关系推理的公式如下:
aRb
∴b¬Ra
或:aRb→b¬Ra(如果aRb真,则bRa假)
例如:春秋在战国之前;
所以,战国不在春秋之前。
这个推理就是反对称关系推理。如“早于”、“高于”、“多于”、“超过”、“战胜”等都是反对称性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的性质都可进行反对称关系推理。
2、传递性关系推理
传递性关系推理似乎根据传递性关系的逻辑性质而进行推演的推理。它包括:传递关系推理和反传递关系推理。
(1)传递关系推理是根据传递关系进行推演的推理。如以“a”、“b”、“c”表示发生关系的对象,以“R”表示传递性关系,那么,传递关系推理的公式如下:
aRb
bRc
∴aRc
或:aRb∧bRc→aRc(如果aRb真,bRc真,则aRc真)
例如:黑龙江在黄河以北;
黄河在长江以上;
所以,黑龙江在长江以北。
这些都是传递性关系推理。此外,“早于”、“低于”、“小于”、“少于”、“相同”、“包含”等都是传递性关系。在实践中,我们经常运用传递性关系推理。比如历史学家考证某历史事件在某作家出生之前。而某作家又是比某哲学家先出生的,那就可推知某事件发生在某哲学家出生之前。在数学思维中,传递关系推理尤其常用。
(2)反传递关系推理
反传递关系推理是根据反传递关系进行推演的推理,如以“¬R”表示其反传递性关系,那么,反传递关系推理的公式如下:
aRb
bRc
∴a¬Rc
或:aRb∧bRc→a¬Rc(如果aRb真,bRc真,则aRc假)
例如:比利时比荷兰小一万平方公里;
荷兰比哥斯达黎加小一万平方公里;
所以,比利时不比哥斯达黎加约小一万平方公里。
这是两个反传递关系推理。上述两个推理表明甲与乙有某种关系,乙与丙也有这种关系,由此必然推出甲与丙没有这种关系。
(二)混合关系推理
混合关系推理是大前提和结论都是关系命题,小前提是性质命题的推理。这种推理也是由三个命题和三个不同的项组成,所以又称为混合关系三段论。
例如:凡重金属都比水重;
铁是重金属;
所以,铁比水重。
上述混合关系推理的公式表示如下:
所有a与所有b有R关系
所有c是a;
所以,所有c与所有b有R关系。
简化:
a R b
c是a
∴aRc
这种混合关系推理之所以能够推出结论,关键是在两个前提中,有一个共同的关系项,称为媒项(公式中的“a”),它与三段论的中项想类似,由于媒介的中介作用,才能推出结论。
混合关系推理的规则:
(1)前提中的性质命题必须是肯定命题;
(2)媒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4)如果前提中的关系命题是否定的,则结论中的关系命题必须是否定的;
(5)如果关系(R)是不对称的,则前提中关系项的前项(或后项),在结论中也必须做关系项的前项(或后项)。
遵守这五条规则的混合关系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违反其中的任何一条规则都是不正确的。
例(1):我们反对一切腐败现象;
官倒是腐败现象;
所以,我们反对任何官倒。
例(2):我们反对贪污受贿行为;
用公款请客送礼不是贪污受贿行为;
所以,我们不反对用公款请客送礼。
例(3):我们反对侵略战争;
一切侵略战争都是战争;
所以,我们反对战争。
上述三个例子中,例(1)不违反推理规则,所以推理正确。例(2)违反了规则(1),所以推理不正确。例(3)违反了规则(3),所以推理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