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19 共6页
6. 性能管理
6.1 信息系统的性能评价
6.1.1 性能评价标准与方法
・ 性能评价项目与目的
・ 评价标准
・ 性能监视与评价方法
6.1.2 性能分析与评价
・ 性能评价的时机,获取性能评价数据
・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进性能的建议
6.2 系统性能管理
6.2.1 系统性能评估
・ 系统性能评估项目(电源、CPU处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盘容量、磁盘存取速度、通信线路速度)
・ 当前系统负载、预计系统负载
6.2.2 系统性能改进
・ 性能扩充的模拟(模拟工具、极限性能计算、增加选件)
・ 改进系统的建议
・ 系统用户培训
6.3 分布式系统的性能管理
・ 分布式系统性能及其评价标准
・ 分布式系统性能管理的因素(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平衡考虑)
7.系统维护
7.1 制订系统维护计划
・ 系统维护的需求(设置系统维护项目以及相应的维护级别)
・ 系统维护计划(维护预算、维护需求、维护管理体制、维护承诺、维护人员职责、维护时间间隔、设备更换)
・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
7.2 系统维护的实施
7.2.1 维护工作流程
7.2.2 软件维护
・ 各类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合同开发的软件,市场购买的软件)的维护
・ 软件维护的合同,系统集成与维护的合同
7.2.3 硬件维护(硬件维护的合同,硬件备件及其保存)
8. 系统转换
8.1 制订系统转换规划
8.2 设计新系统运行体制
8.3 系统转换的试验
・ 分析系统转换的影响、选择可用的系统、选择验证项目、设备评价准备、转换系统的准备
・ 转换试验
・ 转换试验结果的评价及转换工作量评估
8.4 系统运行的试验
・ 临时(并行)运行的试验与评价、正常运行的试验与评价
8.5 执行系统转换
8.5.1 制订系统转换实施计划
・ 确定转换项目(软件、数据库、文件、网络、服务器、磁盘设备)
・ 起草作业运行的临时规则
・ 确定转换方法(立即转换、逐步转换、平台切换)
・ 确定转换工作步骤和转换工具
・ 撰写转换工作实施计划和系统转换人员计划
8.5.2 系统转换的实施
8.5.3 系统转换的评估
9. 开发环境管理
・ 开发环境的配置、开发环境的管理、分布式系统中开发环境的管理
10.与运行管理有关的系统评价
10.1 评价项目
・ 评价的目的
・ 评价的时机(系统规划时、系统设计时、系统转换时、系统运行时)
・ 设置评价项目(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运行)
10.2 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
・ 性能(事务处理响应时间、作业周转时间、吞吐量、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台响应时间)
・ 系统运行质量(功能评价、稳定性评价、可用性评价、可维护性评价)
・ 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运行成本,系统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10.3 系统改进建议
・ 修改或重建系统的建议,改进系统开发方案的建议
10.4 分布式系统的评价
11. 对系统用户的支持
・ 对用户提供的支持(支持的范围、向用户提供的服务、服务结果的记录、对用户的培训、服务台)
・ 处理用户的新需求(标识用户的新需求,对系统改进需求进行管理)
・ 对潜在用户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