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22 共3页
四、从会计可帮助一国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层面上看。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争夺全球市场、全球资金、全球利润、全球资源都已上升到各国战略层面,而会计在各种争夺战中,更被视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手段。美国与西欧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从未放弃争夺会计标准的制定权。对此,我们不能没有紧迫感,而应迅速将之纳入整个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大格局下来加以考察。我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所谓“阴谋论”是否成立,但从西方大国对后起的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财富迅速积累的各国,采用各种伎俩,实施了多次所谓“剪羊毛”战役,从而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伤害的史实中得以启示,别国“亡羊”,我国要牢记“补牢”了。我们不应被眼下的“太平盛世”所麻痹,一定有人不怀好意地盯着我们的钱袋子,觊觎我国的财富。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从战略意义上说,我们正处在历史发展重要的转折点上,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智慧与前瞻,知己与知彼,我们不能不研究别国的战略意图,准确地判断与识别,并对之有自己的策略与应对。
五、从对会计本身的监管上看。
会计发展到今天,无论其地位还是作用均已显著提高,且越发重要。随着经济社会人们对会计的依赖程度的加深,对会计本身的监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会计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既涉及到制度设计层面的,也涉及到会计操作层面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会计的所有涉及面,严格地说,都不能脱离监管。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假设市场是谁也不信任谁的,则只有国家能够承担维护产权和契约权益的责任,这份责任的具体承载必须通过市场所需要的制度,国家有责任和义务确保与维护制度的正常运作,从而建立国民的信心。会计政策、会计制度的制订权在于国家政府,具有法律支持的监督管理权也归属于国家,良好的会计政策与制度的制订,国家自有一套机制、程序,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至于对会计本身的监管,矛盾多多,引起矛盾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相互交织,既存在认识论的误区,也存在方法论上的不足。理论上我们要承认,监管的漏洞是会永远存在的。因为总是会有人出于各种目的挑战法律与制度的间隙,故在监管的指导思想上,不能希冀于一劳永逸,而应将其视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同时,针对不断出现的挑战具有隐蔽性和无实战演练的特点,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与建立高效、迅速的反应能力是必须的。在方法论上,人们常常会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式,其实,教育、宣传、法制建设、体制与机制的不断完善才是根本之道,同时,还应依靠科技进步的成果,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去威慑各类试图挑战者。总之,会计的监管思路必须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同样也必须不断创新。这是因为:矛与盾的博弈会持续演绎着,虽时时可闻血腥味,但往往并不见硝烟。
与其他显学相比,会计看起来不那么大,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小”会计也需“大”视野,也需有自己的深度和广度,会计同样渴望站上珠峰。今天的会计,也许还有诸多之“惑”,还有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但我们能认识自己,也将真诚地求索,用不矛盾的思维与方法解决会计之“惑”,若此,中国的会计就会在喧嚣中从容起来。中国自有自己的会计之“道”,也会有自己的会计之“术”,“道”无形,“术”有形,“道”为“术”引。“至中”、“至和”、“至正”,是中国会计的目标,中国的会计能够“至当”,也能“值当”,中国的会计会有自己的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