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为什么国富民穷?

发布时间:2011-10-22 共6页

教育问题虽然看起来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但说到底却是关乎民族发展和壮大的大事。虽然我们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出现了偏差,即便如此,教育也给了人们更大的希望。但是这几年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无用论又开始在农村,特别是贫穷农村蔓延,并发展到了城市。倒不是人们看不到教育的好处,而是教育的成本太高,受教育的好处与教育高投资比起来得不偿失。20年前大学生中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比例大体相当,而现在来自农村的则远远少于来自城市的。除了城市化的因素外,高昂的学费更是一个原因。几千元钱能让一个贫困青年变成青年才俊,而少了这几千块钱,也会让一个优秀的青年走向摆脱不了困境的命运。中国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教育的不公平。而国家能不能给教育更多的补贴,让高校是减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增加奖学金的数额,让想上学成绩好的学生都上的起大学。除了高等教育,那些贫困的乡村,偏远的地区,义务教育又是多少孩子想尽而不能尽这义务。即使受到教育,又是一种怎样的教育?看徐本禹的事迹看跪着教学的陆老师,我们就知道这种教育的真相。除了我们无私奉献的宣传和号召,国家为什么不多出一些钱,让发达地区的待业师范大学生们,为了理想也为了收入,走入贫困地区,并定期进行轮换,开拓落后地区孩子们的心智和视野。

这样算下来,上面三项就花去几百亿甚至上千亿人民币。一定有人会说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而这句话也正是我想告诉这些人的。我们老百姓知道挣钱的不容易,知道钱要花到刀刃上。至少我们不会挥霍浪费自己的金钱。而不知柴米贵不知饥和寒的倒是创造以下数字的人:政府每年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的金钱约为 3000亿人民币。每年公务用车费用高达3000亿人民币。每年公费的旅游考察费用高达3000亿人民币。而3000亿,正好是2006年我国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数字。把本来能保障大多数老百姓生活的钱花在了少数人的享受上,到底是谁不知道柴米贵?而就是仅有的这些社会保障的投入,还会被其中一部分人贪污挪用,上海社保基金案,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而把国家财政收入,用在社会保障上,才真正称得上是取之于民而用于民。再说投入社会保障并不是国家养穷人这么简单,毕竟很少有人安于贫穷,而中国老百姓贫穷的根源并不在于他们好吃懒做,而他们的勤奋和坚忍反倒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实状况是不用说穷人,就是一个小康之家,住房、疾病就足以让他们一筹莫展;而高成本的教育又让一些人丧失了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当老百姓有教育、医疗、失业等等后顾之忧的时候,谁会舍得谁会敢花手中那点仅有的积蓄?

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也正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社会保障虽然乍看起来,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事业。但从长远看,却是不但利民,最终也是利国的大事。而建设和谐社会不是理想而是必须,是中国要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本质不是各得其所而是公平公正,而公平公正离不开共同财富的共同支配和享有。所以在国家多收了三五斗的今天,社会保障事业的规范和提升势在必行!

2006年,美国欠各类债务93000亿美圆,差不多相当于美国一年的GDP。而美国老百姓却不为这些债务发愁,照样高消费、好享受。

对比美国,2006年的中国又怎样呢?请看看下面几则代表性的消息:

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0000亿美圆;

中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1:7.79;

中国GDP增长率高达10.7%;

中国有望在明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700万辆,明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与小费生产国…

看到这些数字,心头不禁有些激动。好家伙,中国终于站起来了,过去梦一半般、可望不可及的天文般的数字,终于在经过改革开放后变成了事实。于是中国人激动起来了,一种潜伏的大国情节终于被激发起来了。

但冷静地仔细想来,又似乎觉得哪儿有些不对劲。中国有那么多外汇去资助了老美,替美国人买单,抑制他们的通货膨胀。但自己的老百姓又怎样呢?请再看看下面的一组数字: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