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 居民物价居高不降

发布时间:2011-10-22 共5页

GDP连超日本后的中国差距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经济总量当了老二更应韬光养晦。”

网友小乙pupil:“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利润,低创新,低人均。这样的GDP,大都以资源环境为代价,建立在贫富差距拉大的基础上!”

网友comeonon:“好像和我没啥关系,我只知道工资依然只有那么多,物价倒是不停涨。爱第几第几,关我啥事?”

网友鼐君评论:“有什么自豪的吗?日本多大面积?中国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日本有什么资源?都是进口的。 这样的条件,别人做得这么大,而且环境保护得很好。看看我们的环境!”

国际竞争力

仍靠经济总量抗衡

日本内阁府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长3.9%,达到了1.372万亿美元,这是日本GDP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增长,而且好于预期。但是,日本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不及中国。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的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为 1.415万亿美元。

继第二季度GDP总量超日本之后,中国GDP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成了世界第二, 但国内经济学者就此再次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之后的“穷国”。

今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就超过了日本,面对世界经济老二的中国经济,李稻葵这样认为,“‘韬光养晦’应该成为未来三十年间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大战略,成为大国心态下的文化基石。”韬光养晦的注解为: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以一技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

中国赶超日本固然值得庆幸,不过“韬光养晦”一词中所指出的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应当值得我们思考:中国GDP连超日本后,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发展?

对于中国经济总量连续两个季度超过日本,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陈琪认为,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因为,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中,靠的就是经济总量。他为记者举例,“可以说北欧的很多国家人均GDP超过中国,但在国际的影响力上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就是这样的道理。”

陈琪分析,中国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有优势,这个优势不单纯体现在物质方面,但显然这可以为我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不过,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在国际上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评论,对提升声誉也是有利的,这是无形的影响力。

人均GDP“穷国”

需在经济结构上改进

至于人们一直关心、探讨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会不会承担更多的压力与社会责任的问题,陈琪认为,这要看中国是否希望,并且愿意承担某些责任。

他又举例,“美国为什么会保护东亚,如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或许美国也曾经困惑要不要承担这样的责任,但发现这里有自身的利益所在,如果一旦东亚地区没有了自己的势力,其他更为强大的国家就会联合起来与其抗衡,所以即便没有物质回报,考虑到自身利益,美国还是扮演了保护伞的角色,所以责任的承担与利益有关。”

陈琪分析,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世界对中国的期望更大,预期更多是必然的。或许这之后中国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未必应当理解为其他国家将这样的意愿强加给中国,因为中国自身也应当分清什么样的责任可以也愿意承担,“国家与家庭一样,需要算计,什么责任承担之后有利益,可以并愿意承担。”

陈琪提出了,只有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加,才会有人均GDP的增多,二者相互关联。不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表示,单纯地从宏观角度看,我国GDP连续两个季度超过日本,意义并不大。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仅有日本的1/10,所以中国GDP超过日本并不意味着中日经济实力对比的全面转变,它只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而在人均GDP等诸多领域,中国依然大大落后于日本。这也成为了网友所评论的“经济总量大国,人均GDP穷国”的依据所在。新浪财经微博中有网友评论, “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高剥削,高成本,低利润,低创新,低人均。这样的GDP,大都以资源环境为代价,建立在贫富差距拉大的基础上!”comeonon评论,“好像和我没啥关系,我只知道工资依然只有那么多,物价倒是不停涨。爱第几第几,关我啥事?”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仍比较快,但不应当片面地追求规模与速度。在经济发展的模式上,经济结构转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之一。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