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GCT)全国考试统考语文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09-04-15 共6页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本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变星,它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冲讯号,所以取名为脉冲星。脉冲周期很短,最长为4.3秒,最短的只有0.0016秒,而且十分稳定准确,间隔的误差仅为0.00000001秒。

  什么样的天体能如此快速而稳定的发射脉冲讯号?一个天体发生周期性变化,其可能的机制不外乎三种:轨道运动、脉动和自转。显然,前二者是没有可能的,不可能设想恒星相互绕转的周期会短到0.033秒。同理,脉动周期也不会短到不及几百分之一秒,且脉动不具有那样严格的准确性,所以,脉冲星不是脉动变星。剩下的唯一可能是恒星自转。可是,如此“疯狂般”的自转,不要说普通恒星承受不了,连白矮星那样致密的天体也会分崩离析。于是,学者们认定,它只能是人们早已预言的中子星。

  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恒星。这是由于恒星演化到晚期,能量耗竭。若经引力塌缩,其剩余质量大于某一极值时,电子运动都不能抗衡原子核吸引力,就继续塌缩,经逆β衰变形成大量自由中子,只是恒星密度很大,体积很小,形成中子星。中子星的直径只有几十公里,而它的质量却可以超过太阳。白矮星的密度已使人惊叹不已,但中子星的密度比它还要高出1亿倍以上。每立方厘米的这种物质,可达几亿吨到10亿吨。这样越高密度的天体,有足够强大的自引力,不致因高速自转而瓦解。

  中子星是如何发射脉冲的呢?学者们认为,在这样的天体上可能形成一种条件,使它的射电波主要是从其表面的局部地区发射出来,而其他部分的辐射很弱。这样,中子星会像一个旋转着的喷头一样发出射电波,每转一周便朝观测者方向射出一束电波。这样间歇性的“闪烁”被称为“灯塔效应”。

  “脉冲星”名称是指天体辐射的表现形式:“中子星”则表明这种恒星的物理性质。它已被观测所证实。

  (摘自陈自悟《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3.这颗“脉冲星”属于:

  A.脉动变星    B.行星    C.白矮星    D.中子星

  44.下面关于中子星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子星是恒星演化的晚期形态

  B.相同质量的中子星和白矮星相比,中子星的体积较大

  C.强大的自引力维持中子星的高速自转

  D.中子星是由逆β衰变形成

  45.导致脉冲星“灯塔效应”的因素有:

  ①表面各部分辐射能量强度不同

  ②局部表面周期性地发射电波

  ③表面各点辐射能量极不稳定

  ④自身的旋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6.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A.脉冲星和中子星             B.中子星的“灯塔效应”

  C.中子星的特点               D.恒星演化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诉讼,当然农忙季节——即自四月一日到七月三十日——除外(在此期间,凡涉及户婚、田土及各类轻微之事的争讼概不受理)。州县官在每月将定的这几天里必须亲自坐堂接受人们的控告。他的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当堂质问决定控告是当受理还是当驳回。在诉状的末尾写上一个“批”词,或宣布受理,或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写批词的方式,人各有异。一些精明能干的州县官一收到诉状就在原告面前挥毫立就写出批词或与幕友讨论后亲自写批,因而闻名遐迩。有些州县官虽然并不亲自写批词,但喜欢与幕友们讨论案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大多数州县官并不熟悉法律,也无能力写批词,因而只得求幕友代为作批。方大冢忠告,只有经验丰富的州县官才可试试当庭作批词;因为缺乏经验的官员所作的批词或许无法使人信服,甚至是荒谬的。

  法律规定,属州县司法管辖的民事案件必须在二十日内审结。然而,因为拖延审判并没有刑责,许多州县官无视这一期限。对州县官的这类抱怨经常可见。

  (摘自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晏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

  47.根据上文内容,州县官写批词的意义在于:

  A.决定案件是否进入诉讼程序

  B.决定案件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

  C.决定案件的最终结果

  D.决定案件的执行

  48.根据上文内容,州县官行使的权利在性质上属于: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察权

  49.在实践中,批词主要由谁撰写?

  A.州官            B.县官

  C.幕友            D.衙役

  50.根据当时法律规定,属州县司法管辖的民事案件必须在二十日内:

  A.决定是否受理         B.做出判决

  C.写出批词             D.讨论案情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