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2-01 共2页
4.关于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C)
A.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广义的法律效力还包括共产党的政策的效力
B.我国法律的空间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
C.在我国的法律中,有些法律不仅在国内生效,而且根据国家主权原则还适用于国外发生的特定事件和行为
D.法律的时间效力就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的问题
[分析]选项A中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正确,但广义的法律效力还包括共产党的政策的效力是错误的。共产党的政策不是法律,当然谈不上具有法律约束力。广义的法律效力除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外,还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比如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效力。
我国法律的对人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至于我国法律的空间效力,一般来说,我国法律适用于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领域,同时某些法律适用于国外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据此,选项B错误。
选项C正确,比如刑法对于在外国犯罪的中国公民也适用。
选项D错误,法律的时间效力不仅仅包括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的问题,还包括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故本题答案为C.
7.法律草案表决通过后,该法律(B)
A.自通过之日就具有了法律效力 B.在公布之前不产生法律效力
C.必须自公布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 D.只对赞成其通过的人具有法律效力
[分析]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个步骤,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虽然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但法律公布日期和法律生效日期并不等同。法律可能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也可能依法在公布后的某个日期起生效,因此,选项C错误;法律体现国家意志,对其调整的人同具法律约束力,而不管其是否赞同该法律,故本题答案为B.
2004年真题:
13、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是(C)
A.西方的理性论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
B.判决书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被适用
C.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D.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
[分析]西方的理性论认为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这一说法在法的本质这一根本问题上并没有做出科学的回答,是不能成立的,因此,A项不成立;判决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因此,B项不成立;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总结借鉴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因此,D项不成立,故本题答案为C.
2003年真题:
3.不属于法律制定程序的是(D)
A.审议法律议案 B.表决法律议案 C.公布法律 D.起草法律议案
[分析]我国最高权利机关和它的常设机关立法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等,故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