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辅导班课堂笔记(12)

发布时间:2012-02-01 共2页



  #3、法治原则(论述)★来源:

  一、通过法律对权力的控制原则。
  法治,在制度上起始于法律对最高国家权力的限制。控权的有效办法是权力分立和以权制权 。在法治国家中,对公权力的三制约方式为道德制约、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权利对权力的制约,但最终表现为法律对权力的控制。这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

  二、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原则。
  国家不但拥有权力,还负有权力责任。 “现在的权力责任,除了过去的由滥权所产生的责任及怠权所产生的责任外,还负有满足公民权利请求的责任和由管理而带来的保证责任”。

  三、权利保障原则与社会自由原则。
  权利的保障制度开始形成于法律对权利的宣告,即法律宣告了公民的权利,同时禁止了国家 的权力,权利宣告是权利制度的第一性机制;其次依次为:权利侵害的预防机制、侵害发生 时的救济机制,以及公民个人获得权利遇到障碍时的国家帮助机制。这四种机制的统一,构成实效的权利保障制度。
在法律上,权利与自由的关系是种属关系,自由的范围于权利。自由要求国家把限制减到 最低限度,这便是社会自由原则。此原则有以下含义:(1)自由只受法律限制;(2)法不禁止 即自由;(3)自由指的是受法律保障的自由。

  四、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原则
  公民义务是根据法律来定的,公民承担任何一类义务都有法律的定置。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需要两条法治原则,即法律不得溯及既往和法定义务明确性。

  #4、法治条件(分析、论述)★来源:
  法治条件指的是法治原则的表现方式及实现的技术条件,它依法治原则的要求而定。实体 与形式统一才有良好的法治。

  一、法制的统一性。其含义为:(1)避免法律中的矛盾;(2)法律普遍得到遵守。

  二、法律的一般性。其含义为:(1)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一般性调整;(2)法律内容的一般性表 述;(3)法律实施中的一般性适用。
来源:
  三、规范的有效性。其含义为:(1)法律规范的效力系统;(2)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3)法 律规范的实效。

  四、司法的中立性。司法的中立性源于司法权的五个特征:被动性、判断性、程序性、中立 性和消极性。

  五、法律工作的职业性。这是法治社会时主体条件的保障,包括法律职业在主体上的专家化 和在工作上的专业化,以及在工作结果上的艺术化。
 
  题型举例:(朱力宇)

  分析题

  一、如何理解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来源:
  1、依法办事原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操作上的基本要求,其基本含义是指当法律制定出来以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的活动都必须受法律规则的约束,2、依法办事原则既要求社会关系参加者普遍守法,也要求国家机关
  2、绝对法律关系最典型的是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关系,要举一个此类的实例,
  说某人拥有某项财产2、债的法律关系是典型的相对的法律关系,需要举一个例子,3、要点比较,是他们哪些方面不同,比较它主体和权力义务的不同,从主体来看,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的权力主体都是特定的人,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任何人,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也是特定的人,你要比较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权力主体都是特定的,义务主体一个是特定的,一个是不特定的。4、分析说权力义务有什么不同, 5、绝对法律关系义务的行使方式是通过不作为,及不得怎样行为来完成的,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的行使方式是通过作为及必须怎样做来完成。
  二、举出或者虚构一个违反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子,并做法理分析。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