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望城一中)

发布时间:2012-05-10 共5页

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选择题9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孙)公讳甫,字之翰。天圣八年进士及第,为华州观察推官。华州仓粟恶,吏当负钱数百万,转运使李纮以吏属公,公令取斗粟舂之,可弃者十才居一二。又试之亦然。吏遂得弛,负钱数十万而已。纮以此多公,荐之,迁大理寺丞。
  庆历三年改右正言,知谏院。因灾异,言应天所以谴告之意者,在诚其行。有其诚矣,所以顺天者,在爱其民。于是遂请斥浮费,出宫女,除别库之私以宽赋敛。初,李元昊反河西,契丹亦以兵近边,谋弃约,任事者于西方益禁兵二十万,北方益土兵亦二十万,北方益土兵亦二十万。及群盗郭邈山等劫京西,又令天下益禁兵。公言曰:“天下所以大困者,在浮费;而浮费之广者,兵为甚。今不能损,又何益之邪?且兵已百万矣,不能止盗,而但欲多兵,岂可谓知所先后哉?”不报。于是极论古今养兵多少之利害以闻,语诋大臣尤切。既而保州有兵变,朝廷赏先言者。公以谓有先言者,而枢密院不以时下,不可以无责。天子曰:“某,吾方倚以治也,不可使去位。”公犹固请议其罚。边将刘沪谋立水洛城,与部署狄青、尹洙议不合,沪违其节度,遂立之。青等械系沪以闻。公言曰:“城之所以蔽秦,而通秦渭之援,宜不废其功,而赦沪之辄。”遂从公议。燕王薨,大臣谓用不足,欲缓葬。公言曰:“燕王,上之叔父,葬不可以不如礼。”又言后宫事,又言宰相罪当罢,皆行其言。上既罢宰相而用某为参知政事又言某不可任以政天子难之因求为外官。而是时,朋党之议亦已起,大臣相次去位,公上书论争,语尤切。
  知陕府,简厨传之费,陕人安之。邻州岁时以酒相庆问,公命储别藏,备官用,一不归于己,至今遂为法。徒晋州,近臣过晋,夜半叩城欲入,公曰:“城有法,吾不得独私。”终不为开门。入为三司度支副使,输物非土有者,公为变其法,使之代输。嘉佑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卒于位。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①厨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驿站。
5、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C)
A.转运使李纮以吏属公 属:交付
B.纮以此多公 多:推重
C.语诋大臣尤切 诋:毁谤
D.青等械系沪以闻 系:拘囚
解析:诋:指责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D)
A.且兵已百万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而枢密院不以时下 侣鱼虾而友麋鹿
C.城之所以蔽秦,而通秦渭之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终不为开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解析:A项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
B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然而”;连词,表并列关系;
C项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D项均为介词,“替、给”。
7、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上既罢/宰相而用某为参知政事/又言某不可/任以政天子难之/因求为外官
B.上既罢宰相/而用某为参知政事/又言某不可任以政/天子难之/因求为外官
C.上既罢/宰相而用某/为参知政事又言/某不可任/以政天子难之因/求为外官
D.上既罢宰相/而用某/为参知政事又言/某不可任以政/天子难之因/求为外官
8、文中写了孙甫的多次进谏,请概括其进谏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孙甫的什么特点?(4分)
答:孙甫进谏的特点:直陈其见,毫无避讳;进谏不被采纳,尽力争取。
孙甫的特点:刚直、执着、忠诚。
9、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灾异,言应天所以遣告之意者,在诚其行。(5分)
译文:趁着出现自然灾害和反常现象,(孙公)进言说顺应上天用来谴责、警告人君的意旨,在于使自己的行动真诚。
(2)今不能损,又何益之邪?(2分)
译文:现在不能减少军队,又怎么能增加它呢?
(3)城有法,吾不得独私。(3分)
译文:城里有规定,我不能私自违反。
二、古代诗歌鉴赏和古代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示例一: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破”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早春寒林没有树叶,乌鸦是黑色的,在林中历历可数,用“点”生动地写出了乌鸦或飞或栖的情态,而且一个“点”字一改“斜日寒林”的衰寒景象。
示例二:从意境的角度分析。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示例三: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最后两句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示例四: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阕通过嫩芽、蚕种、细草、黄犊、暮鸦等意象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词的下阕将愁风雨的“城中桃李”和怒放的“溪头荠菜花”进行对比,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
11、古诗文默写:(共5分,每空1分)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5)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高考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