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三国:中国三大招聘网站巨头争锋实战

发布时间:2009-04-15 共2页


  对手在减速,自己该怎样借机反超?在对管理层进行彻底换血的同时,张建国大胆地挥起大刀,一举砍掉企业三大主业中的“人事外包”和“培训”,仅仅保留了“网络招聘”。 
  这是一片质疑声中的反击。被砍掉的业务已经被中华英才网经营多年,占到整个营收的近1/6。然而,张建国手起刀落毫不犹豫。 
  张建国的判断是,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原来,2005年,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网络招聘发展明显加快。2004年中国网上招聘的市场规模仅为5.5亿元左右,到2005年,网络招聘占招聘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20%,2006年,这个比例已达到了33%,销售额平均增长率为73.9%——在争抢蛋糕中,张建国希望吃到的,是那厚厚一层最诱人的奶油。 
  接着,Monster入局,中华英才网放手一搏,发起了凌厉攻势。 
  2006年2月的一个早晨,上海。一夜之间徐家汇、陕西南路、人民广场等地铁枢纽站点的灯箱、包柱到处布满了中华英才网的广告。几乎同时,在北京建国门地铁站,中华英才网一口气将148个广告牌放在一起,整个广告绵延四五百米。接下来 6月9日到7月9日,中华英才网出资2000万元赞助世界杯,在中场休息时间连续两次地高密度播放中华英才网《超人篇》广告,直到让熬夜观看世界杯的球迷们不胜其烦。与之呼应的,还有电影院和互联网的通力配合。 
  轰炸下来,中华英才网的点击率与数据库中的简历数量顿时呈几何级增长。“前程无忧那两年世界杯广告它们没打,百度关键字搜索它们也没有,因为他们要考虑成本与股东收益问题,不上市,反而成了我们的优势。”张建国深谙如何将机遇发挥到极致。 
  群芳争艳中一枝独秀。张建国借坐拥巨额资金而发动的疯狂轰炸,无疑刺激了无数敏感的神经,资本介入的国际大战很快拉开大幕。 
  2006年4月,前程无忧获得来自日本的11亿美元;9月,智联招聘获得来自澳大利亚2000万美元的资本注入。不远处,无数的招聘企业更踊跃扎身于资本运作的大潮。 
  可想而知,接下来的,便是资本实力的血拼——这个战场,赤裸而血腥。 
  很快,因“解说门”和跳槽事件名声大噪的黄健翔代言智联招聘。2007年底,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的广告时段和版面上开始充斥着智联招聘《黄健翔篇》广告。“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更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这条鼓吹“跳槽无罪”的广告语开始像中华英才网的广告一样轰炸着京沪两地上班族的视觉和听觉。接着徐静蕾成为智联招聘的另一形象代言人,不久黄健翔与徐静蕾组合的“嫦娥奔月篇”广告铺天盖地——智联招聘网成为2007年第四季度投放四大门户网络广告最多的广告主,累计投放金额多达2511万元。 
  2007年下半年开始,前程无忧终于按捺不住,销售推广费开始增加。“2007年一季度才3000万美元左右,到了四季度就达到5500万美元。”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由唐僧扮演者罗家英代言的前程无忧广告扑面而来。2007年全年前程无忧的市场推广费达到了1.8亿人民币,“其中广告费用大概占40%左右。” 
  烽火连天,所有人都明白,比广告战更疯狂的,是背后资本实力的血拼。 
  互咬 
  广告战方兴未艾,狼烟却在更多的战场燃起。 
  2007年初,互联网投资论坛。众多商界明星的到来让那天的会场显得格外热闹,前程无忧CEO用略带香港口音的普通话,大肆质疑中华英才网公布的数字,“讲了一个小时,其中半个小时与中华英才网有关。称中华英才网的数据是假的,不是第一。” 
  而这背后,则是双方犬牙交错的争斗。 
  从2006年底开始,中华英才网突然将势力覆盖范围从之前的沿海城市,强劲发射到广大的内陆地区,“互联网在中西部开始爆发出巨大能量,这是网络招聘最好的切入时机。”而这,却无异于在前程无忧的碗中抢食。 
  原来,前程无忧与当地已有名气的报纸合作,专发人才版块,既省去报纸的推广费用,又直接借用别人的平台以及大量报纸读者优势,低成本直接增加利润点,这是前程无忧一直引以为豪的“聪明之处”。前程无忧用网络招聘稳住一线城市,用报纸招聘深耕二三线城市,他们一直试图以这种“网站+报纸”的绝好模式将中国招聘市场一网打尽。 
  不料,中华英才网却如此迅速地顺着互联网,将触角伸向了二三线城市。争夺,再次不可避免。 
  前程无忧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002年,前程无忧网络招聘只占到总收入的17%,报纸为70%,但2007年网络招聘猛地上升到33%,报纸降为50%,“今后的投资重点还是会放在网络招聘产品上。” 
  2007年底,三家巨头各自公开自家的“战绩”:中华英才网连续三年超过100%的业绩增长,网络招聘收入3.4亿元,居业内首位;前程无忧“网站+报纸”模式增速放缓,在线业务收入为2.9亿;位居第三的智联招聘网络招聘收入为1.3亿,占市场份额的13%——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绩公布的潜台词是,原有的座次正在被重排。中华英才网与前程无忧在“谁是第一”的问题上,一下子变得剑拔弩张。 
  2008年3月,前程无忧指出,中华英才网亏损2500万美元,一旦大股东Monster关上资金水龙头,中华英才网便不可能在巨额亏损中维持多久,“我们赚了2200万美元。中国能做到千万美元的网站很难亏损,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用两块钱的成本赚一块钱。”甚至毫不委婉地直接点名,“在国内三家招聘巨头中,前程无忧是唯一赢利的一家。” 
  前程无忧的根据是, Monster2007年在中华英才网的股权损失约为962万美元,按其持有中华英才网45%的股权,可计算出,中华英才网2007年全年约损失人民币1.5亿。而智联招聘的股东公司也在财报中披露,仅2007年下半年,智联招聘累计亏损7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600万。 
  前程无忧的公开与直接,令张建国气愤不已:“2007年中华英才网收入3.4亿,前程无忧2.8亿,智联招聘1.7亿。前程无忧只有把我们说成2.4亿才能证明他们是第一,这不是在说假话吗?”面对络绎不绝的记者们,张建国也不再顾忌,“再过一两年,这三家里面,有一家肯定要出局。”到底是哪家,他从不言明,也乐得让媒体去猜测与评论。 
  唾沫横飞的的相互指责还在继续,但业界却已经公开流传这样的质疑——三大巨头的营收都是通过大量的砸钱投广告换来的,这能持续多久?而新的方向又在哪里?竞争还在继续,战场还在绵延,无论是三败俱伤,还是优胜劣汰竞争,已经在硝烟与血腥中,倍显悲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