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25 共2页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根轨迹绘制的一般法则,熟练绘制较简单系统的根轨迹,能运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从实例分析开始,说明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如何随开环增益的变化而变化,提出根轨迹的概念,导出根轨迹方程。
第二节
由根轨迹应满足的方程,导出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和方法。
第三节
分析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
增加系统的开环零点,可改善闭环系统的动态品质,而在开环系统中增加极点,会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变差。
(三)考核知识点
1、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会用这些法则绘制简单的系统的根轨迹。
2、能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能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1、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一般)
(1)识记:根轨迹的一般概念。
(2)领会:根轨迹满足的两个条件。
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和方法(重点)
(1)领会:根轨迹的绘制的基本法则
(2)综合应用:能熟练绘制系统的概略根轨迹
3、用根轨迹分析控制系统(次重点)
(1)简单应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
4、根轨迹的改造(一般)
(1)识记:增加开环零、极点能改变闭环的根轨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系统频率特性的一般概念,学会绘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包括复平面内的频率特性和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掌握运用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性能及动态过程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定义,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绘制六个基本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
第三节
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概略绘制方法。
第四节
判断系统稳定的奈氏判据。讨论对数频率特性的奈氏稳定性判别。
第五节
开环频率特性的重要性能指标及其与系统三大性能之间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绘制。
3、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4、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5、频率法分析系统的稳态性能。
(四)考核要求
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次重点)
(1)识记: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重点)
(1)简单应用:正确绘制几种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包括复平面上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幅频、相频特性)。
3、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次重点)
(1)简单应用:正确绘制开环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乃奎斯特图)和对数幅频、相频特性(伯德图)。
4、频域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重点)
(1)领会:幅角原理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及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
(2)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乃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应用上述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5、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次重点)
(1)领会: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理解各种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内容
系统性能指标的分类,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与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校正方式
第二节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结构、频率特性及作用,校正的方法。
第三节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结构、频率特性及作用,校正的方法。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结构、频率特性及作用,校正的方法。
第五节
常用的几类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期望串联校正方法
第六节
PID控制器的结构,常用的几种组合方式,PID控制器的频率特性及作用。
第七节
局部反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局部校正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校正的基本概念。
2、常用校正装置。
3、串联校正。
4、反馈校正。
(四)考核要求
1、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一般)
(1)识记:校正的概念,常用的校正方式有两种(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
(2)领会: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
2、串联校正(一般)
(1)领会: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串联滞后—超前校正、期望串联校正的原理。
3、PID控制器(一般)
(1)领会:PID控制器的作用。
4、反馈校正(一般)
(1)领会:局部反馈校正的一般特性。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