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发布时间:2016-08-23 共5页


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
C.它继承了人类的先进文化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22.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国家政权的不同性质
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社会形态的发展(      )
A.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
B.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不受人的自觉活动的影响
D.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6.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
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
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们的思想动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D.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8.下列关于人性的看法,属于正确观点的是(      )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初,性本恶
C.人性无善无恶                                    D.人性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29.在价值关系中,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主客体关系的中介
D.只能是价值客体


30.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个人是什么样的,主要取决于(      )
A.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B.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C.他们的个人意志                                 D.他们的天赋条件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