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国家的起源是( )。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规定的契约
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3.阶级的实质是( )。
A.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
1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经济制度
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
16.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
17.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8.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19.价值规律是( )。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2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