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 分,共15 分)
3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E.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32.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
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E.必须坚持守株待兔的态度
33.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
34.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是( )。
A.按地区划分居民
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C.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社会管理机关
35.交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别是( )。
A.商业交往 B.战争交往
C.物质交往 D.人员交往
E.精神交往
36.商品所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B.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C.为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D.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E.自然界存在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
37.资本主义工资( )。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C.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D.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E.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