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3 共2页
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868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认为公共政策是( )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亚当·斯密主张( )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经济
3.公共政策( )
A.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
B.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
C.是没有阶级性的
D.与阶级无关
4.公共政策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采取两种途径达到目标,它们是( )
A.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
B.经济管制和政治管制
C.强制性管制和非强制性管制
D.内部管制和外部管制
5.利益集团一般代表了( )
A.“大众”的利益
B.集团成员的利益
C.“弱势群体”的利益
D.政策决策者的利益
6.政策主体是指( )
A.公共政策作用的对象及其影响的范围
B.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C.公众对政治过程所持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
D.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7.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政策分析模型是( )
A.传统理性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渐进模型
D.小组意识模型
8.在政策问题的确认上,下列选项中哪个是错误的( )
A.没有解决办法就等于不存在问题
B.有效的阐释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C.政策问题的确认是一个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D.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9.政策议程中的公众议程从本质上讲是( )
A.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
B.社会问题引起了决策者的深切关注
C.是一个众人参与讨论的过程
D.政府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0.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
A.是政策议程建立的决定性要素
B.在政策制定的早期阶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C.都是可以预测的
D.通过人的感官都可以直接观察到
11.政策规划中的逻辑思维形式( )
A.是一种感性思维形式
B.是一种直觉思维形式
C.是一种抽象思维形式
D.是一种形象思维形势
12.首先把“头脑风暴法”总结归纳为一套创新方法的学者是( )
A.奥斯本
B.哥顿
C.凯恩斯
D.亚当·斯密
13.政策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之一是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其含义是( )
A.政策目标必须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
B.政策目标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C.政策目标一定要符合一定社会的法律、政治和道德规范
D.必须从整体着眼,对政策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14.在政策目标确立的过程中( )
A.任何价值判断都必须被排除在外
B.离不开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
C.越是高层次的决策事实因素所占比例越大
D.越是低层次的决策价值因素所占比例越大
15.心理效应直接影响决策质量,在这些心理效应中,“定型效应”是指( )
A.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
B.以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准则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
C.在群体中大家的意见被某个领导或专家所左右
D.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一种被夸大的感觉和看法所造成的盲目倾向
16.政策合法性中的合法的决策主体是指( )
A.决策组织的组建及其享用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授予的
B.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合理合法的程序
C.政策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一致
D.国家有关机构把部分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
17.政策执行就是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 )
A.系统化的过程
B.转化为现实效果的过程
C.形成政策方案的过程
D.理论化的过程
18.政策评估的指标是指( )
A.进行政策评估的基本信息
B.进行政策评估所依据的标准
C.在加工整理基础上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的描述
D.对政策效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19.政策终结( )
A.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
B.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C.是一种被动性的行为
D.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
20.从政策过程角度来看,政策终结往往发生在( )
A.政策评估之前
B.政策评估之中
C.政策评估之后
D.政策制定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