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5 共3页
3、从一个命题真推出另一个命题真。
从属关系(A与I、E与O)就属于这种关系。
由A真可推出I真。
例如:从“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A)是真的,推出“有的金属是导电体”(I)就是真的。
由E真可推出O真。
例如:从“所有的金属都不是绝缘体”(E)是真的,推出“有的金属不是绝缘体”(O)就是真的。
4、从一个命题假推出另一个命题假。
由I假可推出A假。
例如:从“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I)是假的,推出“所有的侵略战争都是正义的”(A)也是假的。
由O假可推出E假。
例如:从“有些科学家不是知识分子”(O)是假的,推出“所有的科学家都不是知识分子”(E)也是假的。
二、三段论
(一)三段论定义和特征
1.定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推理。它是由二个性质命题作为前提和一个性质命题作为结论而构成的,其中包含有(而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2.特征:
①任何三段论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
例如:凡金属都具有导电性;
铁是金属;
所以,铁具有导电性。
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它只有三个不同的项,即“金属”、“导电性”和“铁”。
结论中的主项称为“小项”,上例“铁”就是小项,通常用“S”表示。
结论中的谓项称为“大项”,上例中“导电性”就是大项,通常用“P”表示。
两个前提出现在结论中不出现的那个项称为“中项”,上例中“金属”就是“中项”,通常用“M”表示。
②任何三段论都是由三个性质命题所组成。
大前提:在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中,包含大项的那个前提。
小前提:在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中,包含小项的那个前提。
结论:包含大项和小项由两个前提推出的新命题。
(二)三段论的公理
三段论的公理是三段论推理的基本依据。三段论的公理是客观事物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关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是在人类长期反复实践中被总结出来的,并不断被实践所证明的,具有不证自明性。
三段论的公理内容:对一类事物的全部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则对该类事物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三段论的公理用图表示如下:
在图1中,M类全部包含在P类中(所有M是P),S类是M类的一部分(所有S是M),可见,S类的全部必然包含在P类中的。在图2中,M类全部与P类相排斥(所有M不是P),S类是M类的一部分(所有S是M),可见,S类的全部必然与P类相排斥。
例如:所有上层建筑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法制是上层建筑;
所以,法制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断定了“上层建筑”这一类的全部对象都是“为经济服务基础服务的”,小前提指出了“法制”这一部分对象也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这一类中的部分对象。
例如:所有恒星都不是绝对静止的;
太阳是恒星;
所以,太阳不是绝对静止的。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断定了“恒星”这一类的全部对象都不是“绝对静止的”,小前提指出了“太阳”是“恒星”这类中的一个对象。所以,可得出属于“恒星”的对象“太阳”也不是“绝对静止的”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