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尹宗禹在线辅导考生心理、生理实录

发布时间:2009-07-11 共5页

尹宗禹:对,我不是选择一不好,我是说通过你选择一,通过我的调查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一,说明考生目前急于释放自己的能量,因为急于释放产生了一些急躁现象,产生了一些思维的空白和思维的出差,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主持人:那这个现象怎么来调节呢?把这个东西释放出来呢?

尹宗禹:我们先归类一下目前考生有几种心态,因为考生跟考生的个人,除了个性以外,还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我们把考生临考前的心态归纳了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压力大,惧怕考试,你刚才选择考完了就完了实际上你是怕考试,背后是怕考试。如果你不怕的话那按时到来。压力大好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父母给的压力、同学、老师的压力,这是一种,当然可以负担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再有一个考生反应出来的,就是期望焦虑症,这个时候在一般的考生里边产生这种期望焦虑症,就是他的期望值和他的实力不吻合,产生了一点、一些或者更多的错位。

比如你的实力不够强,但是你脑子里想的就是要上清华、北大,有的同学600出头,离北大还有距离,但是还是希望上北大,这个时候比如我要上一本470,我才420,我不想上二本,期望值和自己的实力产生了一些错位,期望焦虑症就产生了。

还有一个就是信心和情绪的波动,有些家长跟我讲,我这个孩子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就不高兴,就像天气似的,说晴就阳光灿烂,说阴就暴风骤雨。信心和情绪的波动也是正常现象。好多考生都如此,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高涨,一会儿低落,还有一个就是焦虑、焦躁的现象产生,自己跟自己起劲,自己跟父母起劲,自己跟父母较劲,我最担心的一些同学,特别是女同学会有自闭的现象。所谓自闭的现象就是在学校不和同学、老师交往,独处。

主持人:自暴自弃?

尹宗禹:不不不,自闭不是自暴自弃,还没到这个地步,第二个就是回家以后自己有一个房间,把自己封闭起来。自闭的现象在心理上来讲,这就是比较严重的了,因为如果人和人不沟通、不交流,这个话不说出来,这个情绪没有办法宣泄出来,而人自己如果要是情绪仅仅靠着内部解决,容易产生自闭。我想大致考生会有这么一些状况。

那么怎么解决呢?我们要说解决问题,就必须先说每一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咱们先说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什么呢?实力不足就有压力,你比如好学生,650、660,甚至于状元能考到670、680、700多,他的心态就比较好,越是心态好成绩就还能上,这个期望值和实力应该吻合,这个事情我劝家长啊,因为全国各地在报志愿,我劝说家长要顺其自然,要从实力出发,压力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的期望值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当然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这毫无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一定要顺其自然,要从孩子的实力出发,还有一种压力就是产生的父母的方法导致的,把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你看你姨的孩子?你看别人的孩子。这种做法把孩子做成了攀比的对象,给孩子造成了无形的压力。

再也一个考生处在一个环境里边,这个环境本身就有压力,比如人家学习好,这道题我怎么做都做不出来,人家就做出来了,这都可以造成压力。老师的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希望你们为父母争光,为咱们学校争光,这是压力。其实高考本身就有压力是正常的现象,我想解决这个压力的办法有这么几种,一个就是老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变化,老师和家长都要注意努力和考生的日常沟通。

我个人觉得可以少一点埋怨,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表扬。你说我这么大岁数了,我还是愿意听表扬,你批评我也可以接受,但是你要让我选择愿意,那我当然愿意听表扬了,考生这么大的压力情况下,要多表扬他。

另外就是老师,特别是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做知心朋友,不要老是固定在这样一个血统的父母关系上,父子关系、父母关系上、母女、母子的关系,应该是成为朋友。家里边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气氛,不要过于紧张,别说话了,好像高考压倒一切,是很大,但是如果你把它再夸大,是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了压力,平常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该孩子洗碗还是孩子洗碗,不耽误时间,该看看电视,看看电视,一切都正常化、日常化。

另外家长要讲求方法,如果孩子急躁了,你不要枪对枪、火对火,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家长本身也有压力,你要想缓解孩子的压力,首先缓解自己的压力。包括我们的老师、学校大概还有任务,学校校长给的升学压力很大,然后你承受的压力,再把压力转给学生,这样学生压力就更大了,这些方面都要注意,这是关于压力问题。

关于刚刚我说的期望焦虑症,就是期望值的产生,一般的讲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期望值和实力的差距产生的,解决的办法呀,我想家长和考生都要明白,顺其自然,非清华、北大才能成才?我告诉同学们,我就不是清华北大的,刘勇你是吗?

主持人:我肯定不是。

尹宗禹:你也不是,那一样,我们现在不能说成才,我已经是老朽了,但是我对教育方面做的贡献回顾起来应该说我还是很感觉到慰藉的,我想你也是白领了,成功人事了,能坐在北京的中关村西区里边主持这样的节目也是成功的,所以我觉得不是非清华北大不考,应该说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自己努力。如果必须得本科、必须得清华、北大,那么我们北大清华每年才招多少人啊!

主持人:能进北大、清华毕竟是少数。

尹宗禹:极少数。所以我觉得一个是顺其自然,第二可以设置三个,第一个档是跳跃档,第二个是实力档,第三个是保底档,兜底的,有这三个档他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学习。我们不得不插一句填报志愿的问题,“宜稳宜险”。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总是怕吃亏,我觉得这个想法不好,因为有一件是迷,就是通过模拟考试和去年的统计大致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通过历年的测算,能找到你在北京相应的位置都可以做到,但是有一条你永远做不到,就是你想考的学校,比如我想考一个什么专业,你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报,通常有一种说法就是“大年小年”,今年人少了分低了,明年蜂拥而至,分一下子就高了。所以作为考生和考生家长永远把握不了这么一个节奏。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个人觉得志愿的问题可以设跳跃档、实力档、保底档,但是真正填报的时候要留一个余地,比如一模考试考580,二模考试考了680,要加的话有一定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出来比稳造成的后果要大。

你说这个考生咱们就考这,非这不上,期望值和他的实力也有差距,焦虑症就有了,这是关于期望焦虑症的解决。

信心和情绪的波动也是很正常的。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成绩好坏。一模好了,信心就足,情绪就高。

主持人:走路都觉得…

尹宗禹:抬头挺胸,一模没考好灰心丧气了,甚至于放弃了。所以我觉得,产生这个的原因就是成绩的好坏。考生有一点始终没有弄明白,就是模拟考试呀是“模拟”,不是“正式”的,离“正式”的高考还有相当的距离,在这个时候,把问题暴露出来无论如何它是一件好事。

暴露出问题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像刘翔在上跑道之前两天,忽然发现有一个动作不准确,或者叫做不合乎田径的科学,比如跨栏的动作,他及时发现了,教练员帮助他及时纠正了,到正式跑的时候问题解决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是正式考试,只是模拟考试平常的练习,把问题暴露出来,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

另外呢为了使自己能够信心和情绪都比较平稳,还是要多做模拟考试,尤其是北京的考生,真正的拉开距离的是中低档的试题,我到黑龙江去,今年一本的线比去年高了,但是也就580。北京当然低了470。实际上拉开差距的不是700和750,也不是600到700,是500多分拉开差距,这是我历年研究高考分数的一种统计。

那么,既然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那么你们就要抓住中低档试题。还有一句话再重复一遍: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准备的,所以有些题不会做非常的正常。

这是关于情绪的问题,关于焦虑和急躁的问题,前面其实我们已经说了,365天的复习是一个贮存的过程,贮存到一定的饱和的程度的时候需要释放,释放之前就要有急躁的情绪。家长问我怎么办?三个办法,一、适度宣泄,唱歌,到歌房在家里都行,还可以高呼一些口号,就是让声音来宣泄,还可以做一做扶手操,如果产生焦躁情绪,做扶手操做眼保操,自己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还可以洗浴,我觉得洗浴这个办法挺好的,我说的洗浴如果家里有条件洗淋浴的话,南方的天气已经很热了,北方的天气是燥热,回到家以后把衣服脱了,用温水冲一冲,男同学,冲一冲可以使自己的情绪轻松下来,一边冲一边唱,在家里嘛,没有问题,一边冲一边喊,我小时候到澡堂的时候,我发现有些男人一边洗一边唱,听他们说特别的爽,把他们心理上的问题通过生理能力释放。第二还可以适度放松,适度放松就可以采取这么几个步骤,可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比如我想听交响乐,我想听流行音乐都可以,还可以跟爸爸妈妈、跟同学打电话、聊聊天。

主持人:交交心。

尹宗禹:对,不要硬顶着上,你已经很焦躁了,还看书。第三个我今天给你们讲,你们的父亲、母亲也可以给你们讲,高考之前产生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多虑,大家都有,问题是看谁调整的好。

最后一个就是自闭的现象,这是我最不希望产生的,这是心理情绪上容易走到极端的现象。自闭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前面的压力、情绪波动、信心波动、焦躁情绪,以及期望值的问题。

对于同学来讲,要主动的和同学交往,在学校和同学一起交往,研究题聊天,回家和父母交往,作为父母来讲,如果孩子产生自闭了,要注意一看、二慢、三动作。所谓一看呢就是你要观察,不要着急,他非要关上门你非要推开,这样不好,那没关系,总要吃饭的,总要接触的,第二是二慢,不急、不躁,不针锋相对。三动作是指什么呢?只要跟他一有接触,比如吃饭了,妈你给我倒杯水,只要这个机会,就跟他不提功课,不提高考,开一个玩笑,迂回的办法分散注意力,慢慢的让孩子把话给你说。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如果沟通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务必要引起家长的注意。我刚刚说的这五种现象都是目前高考学生正常存在的现象,只要我们的方法得当,问题完全可以得到解决。

主持人:这可能也是高考现在的主要的现象,只要解决这些方法应该不是很难的问题。

尹宗禹:把握住了,方法得当,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主持人:好,下面还有一个考生的问题,刚才我们说心理波动,比如我这次考的好了,然后下次考的不好了,然后考生会产生这种现象,就是我不知道相信哪一次考试,就是哪一次考试是准的呢?就产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您有什么见解?

尹宗禹:今年的高考研究啊,我又有所前进,我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过程当中,你这种问题很多,就是说我到底具备多大的实力?是以这次考试为依据,还是以那次考试为依据,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备多大的实力,这么说吧,尹老师,您说我的实力多少分?问我,我说好,我就帮他解决,今年我有一个观点,在《北京晚报》和《北京考试报》上已经登了,叫做拆分法,有人让我申请专利,我说不必了,就说给同学、家长、老师,让他们用这种方法来找到问题,找到信心,找到目标,这是“三找”,所谓的拆分法是指什么意思呢?比如一模考试考完了,你得了个520分,你别说这个分数还可以,在北京一本没问题,而且是比较理想的学校。可是你离750还差230分,这就是说,用750分减去你一模的成绩,得出一个差,你的差是230分,我们所说的拆分,就是把这个差230分拆开,一拆为三。把230分拆成三份。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