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11 共5页
那么在这些方面,可能很多同学提到了,经济考察的比较多,我觉得还应该从国家的角度,可以说政治常识,国家的职能、党的性质职能,关于落实三个代表,还有就是党忠于民这几个方面结合。
从今年各地的试卷来看,很多试卷没有涉及到关于国家统一这个问题,或是涉及到了也是以小题的形式,没有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老师没有关注到,或者说是关注的还不够,那我觉得这个问题还仍然是一个热点问题,希望我们同学还是关注一下,它落实到我们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是“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作用、意义,那么在这里,关于中国政府对台湾的一些主张,以及和我们前几年提到的胡锦涛的四个“决不”,应该把这些观点统一起来,教会学生遇见什么样的材料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做答,这个内容不是一个难点,但是它却是一个热点。同学们要适当的关注一下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和我国的政策,中美贸易战,这里边涉及到了国际关系问题,再一个中国在“朝和六谈”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再一个中国发展与这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这些问题大家要关注,要关注一点什么呢?中国现在开展的是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也就是老师通常在课程专题当中讲到的和平崛起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和今年有的地方增加了一个新考点,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么一个考点,所以我觉得像这个问题要注意。
最后就是关注两会,那么“两会”实际上它的核心内容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内容不矛盾,实际上它更是突显了“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问题。另外我要说的是第二个方面,关注热点,第三个方面同学们在复习过程当中,要按照自己的学习步骤走,不要紧张,紧张了以后时间少了,不知道干什么了,这个时候我觉得你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个跟着老师课堂上的节奏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落实老师要求你落实的知识点,也就是对知识的一些查缺补漏,明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一点,同学们要自己学会,通过考察,哪个是我知识的最薄弱环节,那么我就从那里开始。
通常在复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复习第一遍是从前往后看,第二遍仍然是这样,在复习课文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习惯的惯例,一般情况下是前紧后松,前密后疏,这就是对知识点的遗漏问题,所以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到了后期的时候我能不能再倒过来走一遍,这样的话是不是弥补一下咱们复习的习惯。还有一点就是我提倡复习过程当中针对考题当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再去检查这个知识点和其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样就能弥补我们复习过程当中的前紧后疏,前密后疏这样的情况。最后我想说一下关于政治试卷在答题过程当中应该怎么答,有的同学说政治我背了一脑门子的知识,结果在用的时候我往往不知道用哪个知识点,我觉得要做到这几方面的准备,解答政治试题要首先了解在文综试卷当中,政治命题一般它的题型有几种,这个文综试卷非常简单了,一个是选择题,一个是非选择题,选择题在做答的过程当中,通过后期训练同学们已经感觉到了,做选择题首先要了解题干,了解立意是什么,接下来就是找到他设题的角度,然后找到判断的原因,问的是理由还是问的是表明了什么,体现了什么。也就是它所给予你的关键词非常的重要,帮助你做答,然后在具体做的过程当中可以用这个方法,就是排除法,首先把错的排除掉,这样降低题的难度。
另外如果两个题的观点特别的接近,那么就看和它联系特别紧密的,那么如果做到这几点应该问题不大了。
那么在我们做选择题的过程当中呢,很多题出现的是序号题,有的同学说序号题怎么做?有的时候我说了,序号题在出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排除法,正确答案就出来了,现在我们的出题的时候比较强调的是1、1、2、1、2、3,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123、234、124、或者是再来了134,这里边至少有两个或者是三个答案里面有4或者是有1,或者是有2,那么如果我能判断出这个,至少可以降低我的难度,如果只有两项,那么在这两项当中再来选,那么如果这两项当中有一项如果和题目没有关系的,那么就把正确答案选出来了。
那么有的同学说是不是可以采取猜的方式?可能最后的方式可以采取这种技巧性的,但是平时的训练当中还是要落实在主干知识上。
那么非主观题的做题过程当中,第一首先要把握设问的角度,从近几年的背景来看,我们考题的背景材料是非常繁多的,是变换无穷的,但是就靠考题的设问来说是非常有限的,那么考题的设问就是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要对这三个方面了解清楚了,和材料能够紧密的结合起来做答应该就没有问题,那么有人对近三年的题做了一个统计,他说问为什么题占了9问,“怎么办、怎么样”的题近三年全国试卷当中占了8问,“是什么”题占了3问,那这个我了解了他的问法之后我就加强这些方面的知识,在具体答题过程当中,我了解了它的问法,又知道了背景知识,我能够把这两个结合起来,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主观题的切入点就找到了。另外还可以提高你的答题速度。
最后说一下关于主观题的答案设置,在主观题的答案设置上,我发现近几年高考的政治主观题的答案设置非常多的使用我们书本里的,也就是更多的使用我们书本知识的,当然,在一些和国家大的方针结合紧密的试题当中,还要使用一些时政一员,这也是同学们要特别关注的,时政一员,再一个就是能够从材料背景当中找到适当的词转化。比如我们在材料里面提到了,某一个企业在具体生产某一产品的时候,他用的资源,或者是能源投资很大,那我就告诉学生你就要转变增长方式,如果造成大量的污染,你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也就是说呢,答题呀,应该说有法,所以我们说某一个人的方法,不是对任何人都实用的,也不是一副灵丹妙药,还要通过自己把握他,通过做题的过程当中总结,总结它的规律性,灵活的加以运用,只有做到了具体的分析,才可以答好这个试卷。最后祝愿各位考生能够在高考当中获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