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0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8页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1.识记:(1)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2)社会心理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一般的方法论;(3)社会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4)科学研究的五种主要专业术语;(5)陈述的三种方式;(6)理论的三种形态。
  2.领会:(1)现代社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
  3.应用:“科学研究”在现代科学逻辑和方法中的特殊意义。
  (二)观察法与实验法
  1.识记:(1)观察与实验是两种最为基本的研究方法;(2)观察的种类;(3)实验法的种类。
  2.领会:(1)观察法的定义;(2)参与观察;(3)非参与观察;(4)实验法的定义;(5)实验室实验;(6)模拟实验;(7)现场实验。
  3.应用:实验法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弊端。
  (三)调查研究法
  1.识记:(1)调查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的几种类型。
  2.领会:(1)典型调查;(2)在典型的选择中应遵循的规律;(3)典型的优点;(4)个案调查;(5)个案调查的优点及缺陷;(6)抽样调查;(7)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采用抽样调查技术的原因;(8)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
  3.应用: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四)跨文化研究法
  1.识记:常用的跨文化研究方法。
  2.领会:(1)社会心理学应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2)现场调查;(3)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3)文献档案法;(4)个人隐私的侵犯问题;(5)被试的痛苦问题;(6)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7)韦伯“价值中立”的基本含义。
  3.应用:实验研究中的三个主要伦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自学考试应试者应了解社会心理学孕育时期最具有社会心理学特征的研究的理论线索,理解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掌握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认识社会心理学的,熟悉社会心理学确立时期主要的社会心理学家,明白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一)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相互渗透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三)社会心理学的直接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一)奥尔波特的实验社会心理学
  (二)米德的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社会心理学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一)现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现状
  (三)我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现状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4、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1.识记:(1)历代哲人关于“人性”讨论的两条理论线索;(2)柏拉图理想主义观点的继承者;(3)亚里士多德观点的继承者。
  2.领会:E.P.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1.识记:(1)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2)社会心理学的直接 ;(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4)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2.领会:(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3.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1. 识记: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
  2.领会:米德的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3.应用:战后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1. 识记:(1)现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危机问题;(2)中国社会心理学重建。
  2. 领会:(1)西欧、日本社会心理学状况;(2)20世纪港台、大陆的社会心理学状况。
  3. 应用:中国社会心理学重建与发展情况。
  第四章 社会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社会化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个人学会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社会化的定义和社会化的特点,明白社会化的途径和完成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同时应该了解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掌握其中重要的社会化类型和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定义
  (二)社会化的特点
  1、终身性
  2、自主能动性
  3、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辨证的统一过程
  (三)社会化的途径
  1、社会教化
  2、个体内化
  第二节 生物学因素
  (一)本能与环境
  (二)社会生物学的解释
  (三)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
  (一)文化
  (二)家庭
  (三)学校
  (四)同辈群体
  (五)大众传播媒介
  第四节 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一)人格与社会行为
  (二)自我
  1、自我观念
  2、自我意象
  3、自我意识
  4、自我评价
  5、自我表现
  (三)心理学家对自我的认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