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08年自考社会问题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6页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应掌握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了解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和具体的方法,认识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一) 功能主义的观点
  1、社会病态论
  2、社会解组论
  3、亚文化论
  (二) 冲突理论的成因论
  1、价值冲突论
  2、群体冲突论
  3、阶级冲突论
  (三) 生物社会论的成因论
  (四) 标签理论的成因论
  (五) 其他关于社会问题较有影响的理论
  1、经济制度论
  2、综合要素论
  第二节 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与方法
  (一) 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
  1、透视性观点
  2、整体性观点
  3、群体性观点
  4、客观性观点
  (二) 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1、收集社会问题信息的方法
  (1)全面调查
  (2)重点调查
  (3)抽样调查
  (4)个案调查
  (5)观察法
  (6)社区考察法
  (7)实验法
  2、分析资料的方法
  (1)统计法
  (2)比较法
  (3)文献法
  第三节 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一) 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方针
  1、坚持国家、社会和群众三方面相结合的方针
  2、坚持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针
  3、坚持整体协调、综合治理的方针
  (二) 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1、规律性原则
  2、规范性原则
  3、公众性原则
  4、效益性原则
  5、进步性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2、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与方法
  3、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1.识记:(1)社会病态论;(2)社会解组的三种方式。
  2.领会:(1)亚文化论;(2)冲突理论的成因论。
  3.应用:(1)标签理论的成因论;(2)经济制度论 ;(3)综合要素论。
  (二)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与方法
  1.识记:(1)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2)收集社会问题信息的方法。
  2.领会:(1)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2)观察法的分类。
  (三)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1.识记:(1)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方针;(2)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2.领会:(1)规范性原则;(2)效益性原则。
  3.应用:(1)进步性原则;(2)规律性原则。
  第三章 环境问题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应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实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以及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认识全球环境问题和中国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清楚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环境问题概述
  (一) 环境及环境问题
  1、环境的涵义
  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经济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影响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的现象
  (二) 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
  1、古代农业社会
  2、近代工业社会
  3、现代信息社会
  (三) 全球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全球环境问题
  (一) 气候变迁趋于恶化
  (二) 臭氧层遭破坏
  (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三节 中国环境问题
  (一)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1、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1)污染问题
  (2)生态问题
  (二)我国生态问题的特点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
  (2)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三)中国环境问题成因
  (1)人口规模的压力
  (2)技术水平对环境的冲击
  (3)政府行为失范
  (4)治理污染的投资不足
  (5)公众环境意识淡漠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