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考题型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9页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给定标准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即,考查领悟能力、严格理解和规范理解能力。 
  定义判断是每年判断推理部分的必考题型,在判断推理部分中难度系数不大,要答好这种题目首先必须掌握一些逻辑学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果掌握了做题规律,考场上认真作答,则该部分将成为送分题型。 
  第一节 含义与特点 
  公考定义判断考查的是应试者根据定义进行判断的能力,它离不开基础逻辑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做题技巧,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一、定义的含义 
  定义,就是用精练的语句将某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也就是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词语,例如“劳动争议”、“犯罪未遂”、“不当得利”等都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联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组成定义的概念是定义联项。例如,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争议的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解决的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这个定义中,“诉讼标的”是被定义项;“当事人争议的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解决的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是定义项;“是指”是定义联项。 
  二、定义的特征 
  对概念进行定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或对象,例如,“六经”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部经典的统称,这就是从概念外延角度说明“六经”这个概念。 
  三、定义的分类 
  定义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四类。 
  (1)根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勇敢”;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不勇敢”。 
  (2)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事物对象的概念,如“北京”;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学生”。 
  (3)根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概念可分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 的概念,如“长江”;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如“美丽”。 
  (4)根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可独立的同类个体组成。每个组成集合体的个体都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第一,属于同类事物,如“人类”这个集合体,就是由张三、李四等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组成它的这些个体都属于同一类——人;第二,集合体具有整体性,集合体具有的本质属性其个体并不具有。集合体是由许多同类的个体组成的整体,这些个体形成后,它们的性质、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其个体不具有,即“某个体是某集合体”这样的语句不成立,如“工人阶级”是由一个个工人组成的集合体,“工人阶级”具有无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的特点,但是其中任意一个工人不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与反映其个体的概念之间是全异关系。一般来说,反映集合体的一类概念,就是集合概念;不反映集合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概念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非集合体概念反映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如在我围,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与自由; “人民”就是集合概念,“人民”代表的是整体,指全体人民,他们享有最广泛的民主与自由,但这不代表每个人都享有最广泛的民主与自由,如凶犯则不然。
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中出现的概念基本属于“正的、普遍的、实体概念”。 
  四、定义的逻辑方法 
  定义的方法主要是“属”加“种差”的方法。“属”加“种差”定义,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如,上例“诉讼标的”的定义中,“法律关系或权利”就是“属”,表明诉讼标的是“法律关系或权利”的一种,而“当事人争议的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解决的某一民事 (的)”就是“种差”,表明诉讼标的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或权利”的本质特征;二者结合揭示了“诉讼标的”的内涵,便得出了“诉讼标的”的定义。 
  五、定义的规则 
  定义的规则主要有:一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二是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如果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同义语反复”的逻辑错误;三是定义项中不能使用含糊的词语,不可用否定概念作定义项,不能用比喻下定义,如果定义项中包含含糊的词语,或用否定概念作定义项,就会犯“定义含混”或“定义模糊”的逻辑错误。 
  应试者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上述第一项规则,如果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就要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例如,“企业就是从事现代化生产的经济活动部门”,就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就要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例如,“正方形是四角相等的四边形”就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所给出的定义是不容置疑的,这就要求应试者在解题时,要准确理解被定义项的内涵,不要放大或缩小,否则就会对定义产生误解,犯类似“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第二节 常考题型 
  定义判断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然后再对该概念进行定义,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件或行为。题干中给出的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综合分析近年定义判断真题,可以发现基本限于以下三类题型。 
一、单一定义 
只给出一个定义,要求根据定义,选出符合定义的选项。 
【例4-31】(2006年中央机关真题)
专家系统是一个电脑系统,其具有某专业领域的特定知识,可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或给予建议,是人工智能领域较成功的例子。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属于专家系统的是( )。 
A.网上银行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在网上对自己的账户进行管理 
B.办公自动化系统。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把文字处理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作日常办公 
C.深蓝系统。IBM公司专门为国际象棋竞赛所开发的电脑系统 
D.公交查询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查询到各路公交汽车的停靠站点 
【解析】C本题只涉及一个定义,即“专家系统”,题目给出的定义中“人工智能”是关键词,结合具有某一方面的特定专业知识,应试者读完题目的选项,容易选出答案C。 
二、对比定义 
此类定义围绕某一问题给出两个定义,要求应试者从选项中选出符合某一定义的正确选项。 
【例4-32】(2005年中央机关真题)
工作扩大化是指在横向水平上增加工作任务的数目或变化性,使工作多样化。工作丰富化是指从纵向上赋予员工更复杂、更系列化的工作,使员工有更大的控制权。 
下列属于工作丰富化的是( )。 
A.自助餐厅的伙计在面食、沙拉、蔬菜、饮品和甜点部轮换工作 
B.邮政部门的员工从原来只专门分拣邮件增加到也负责分送到各邮政部门 
C.在某传输数据系统公司,员工可以经常提出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随后转入新的岗位 
D.在一家研究所,一个部门主管告诉她的下属,只要在预算内并且合法,他们就可以做想做的任何研究 
【解析】B本题给出了两个定义:“工作扩大化”与“工作丰富化”,也就是对工作在横向和纵向进行不同的分类,选项A是在横向上轮换工作.选项C、D也是在横向上的选择;选项B则是从纵向上赋予了员工更系列化的工作。故选8。 
三、多定义 
试题给出多个定义,一般是给出一个定义,后边相应地给出细化分类定义,让应试者从选项中找出与分类定义相符合的一个选项。 
【例4-33】(2007年中央机关真题)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的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下列属于保护性印象管理的是( )。 
A.林处长平易近人,总是以身作则,最近单位为灾区募捐,他捐的钱物最多 
B.小张新来单位,对老员工孟某的意见总是虚心接受,并常常表示自己很佩服他 
C.小李工作后朋友很少,但他对同事说,他在大学读书时,学习和体育非常好,朋友也很多 
D.公司领导分配小王一项任务,小王很久没有完成,领导催促他时,他说:“这段时间我很忙,我会尽力完成”
【解析】本题给出多个定义,即“印象管理”、“获得性印象管理”、“保护性印象管理”,但三个定义之间是有主次和先后顺序的,先给出一个定义总括性和基础性的定义“印象管理”,后边相应地给出细化分类定义“获得性印象管理”、“保护性印象管理”。保护性印象管理的定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弱化自己的不足;一是避免别人消极看待自己,可知答案D属于避免消极看待自己的情形,而其他选项的情形则是属于获得 
性印象管理。这里需要提醒应试者的是,考试只选择出正确选项,并不要求对每一个选项都进行归类。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