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考题型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9页

第三节 真题精析 
解答定义判断题,要提高作答效率并保证理想的正确率,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其次,精研真题,透析命题规律,把握作答思路。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1.分清定义的总体类型 
结合题目的提问方式,可以从整体上观察定义是单一定义、对比定义还是多定义。如果是多定义或者对比定义,应该将阅读重点放在试题提问的定义之上。 
【例4-34】(2005年中央机关真题)
组织行为塑造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指应用有价值的结果增加产生结果的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负强化指取消或避免不希望的结果;惩罚指处理厌恶的结果;自然消退指撤回或不给予强化的结果。 
下列属于负强化的是( )。 
A.对员工批评、斥骂、分派不合意任务、解雇等 
B.给员工设置无法实现的目标,使他从未经历过成功 
C.管理者为某个行为有所改善的员工解除察看处分 
D.赋予充满乐趣、富于挑战性或内容丰富的工作 
【答案与解析】C本题可以尝试将多定义的情形简化为单一定义,即只详读负强化的定义,根据选项选出答案。题目给出负强化的定义是指取消或者不希望的结果,而C选项正符合这一定义,其他选项是组织行为的其他方式的形式,应试者在解题过程中,只要判断出选项是否是负强化形式即可。故选C。 
【例4—35】(2005年中央机关真题)
程序化决策是可以确定的、在以前已经做过的决策,它们有客观正确的答案而且可以使用简单的规则、政策、数学计算来解决。非程序化决策则是全新的、复杂的、无章可循的,它们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而且每个方案都各有优缺点。 
下列属于非程序化决策的是( )。 
A.建筑工人施工 
B.医院接收病人的步骤 
C.企业中定期记录存货 
D.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答案与解析】D简化为单一定义,根据非程序化决策的定义是全新的、复杂的、无章可循的,比较选项,易知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符合非程序化决策。故选D。 
2.抓住定义的核心词汇 
定义的核心词汇决定了一个定义的内涵与外延,所以抓住定义的核心词汇对于理解定义非常关键。 
【例4-36】(2005年中央机关真题)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是( )。 
A.烟草专卖局为方便市民、扩大市场,特邀请该市的数家有影响的商家增设香烟销售业务,并向他们颁发了烟草专卖许可证 
B.某网吧因违规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转营其他业务 
C.某人为提高专业技能,特向单位申请参加研究生学习,单位领导同意了其申请,并同意在其毕业后为他报销部分学习费用 
D.某人为从事运输,去学习驾驶技术。其考核合格并申请后,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为其核发了机动车驾驶证 
【答案与解析】D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从定义中可以得出“申请”是一个关键的词汇,不是行政机关的主动行为。只有经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行政机关才能对申请进行审查,从而决定是否准予从事特定活动。故选D。 
【例4-37】(2007年中央机关真题) 
实绩原则就是以下属的实绩为依据。给予适当方式的激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遵循实绩原则的是( )。 
A.因为小赵是实验室里学历最高、能力最强的人员,所以他得到了高额奖金 
B.酒店员工小刘喜爱自己的工作.每天情绪饱满笑容可掬。受到经理的表扬 
C.推销员李小姐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虽然销售额一般,但客户访问量远高于其他同事,因而被提拔 
D.某连锁洗衣店虽然收费较高.但因质量一流,服务周到而取得了同行中的最好利润,受到总公司的奖励 
【答案与解析】D本题千中关键词汇是“实绩”。学历最高、能力最强不是实绩;受到经理的表扬也不是实绩,原因是每天笑容可掬;C选项中的销售额一般,也没有反映出实绩;只有D选项中的得到同行中最好的利润,才是实绩的表现。故选D。 
3.注意关键的修饰词汇与甸子 
定义的修饰词汇与句子,在解释定义的同时,也丰富了定义判断的选项,应试者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例4-38】(2005年中央机关真题) 
组织公民行为指的是一种由员工自主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下列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是( )。 
A小李被迫在周末加班 
B.小李按时上下班 
C.小李经常和同事起冲突 
D.小李经常帮助同事 
【答案与解析】D应注意定义中不包括的情形与后果,题目中列出不包括员工的正式要求,结果是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A选项小李被迫加班,不属于自主决定的行为;B选项按时上下班是对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C选项小李经常和同事起冲突,则不能促进组织的有效性,故不能选;D选项小李经常帮助同事,则符合定义,这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而且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故选D。 
【例4-39】(2005年中央机关真题)
民法规定,一项允诺可以通过明示或默示方法作出。所谓明示是行为人直接将自主决定的意思表示于外的允诺方法,包括口头明示和书面明示。 
下列不属于明示范畴的是( )。 
A.用户以通话形式申请提供服务 
B.用户到营业厅办理信用卡手续 
C.开车到收费停车场停车 
D.授权朋友办理服务申请 
【答案与解析】C应注意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属于选非题。应试者不要匆忙作答,错将属于明示范畴的答案选择。本题根据定义可明显看出C项所述不属于明示范畴。故选C。 
【例4-40】(2006年中央机关真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即经历了创伤以后。出现的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障碍。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是( )。 
A.从伊拉克战场回来的美国兵,大多患上了失眠、焦虑甚至严重的精神疾病 
B.扬扬小时候在邻居张阿姨家被狗咬过一口,从此再也不想去张阿姨家了 
C.小张曾经被困在电梯里五个多小时,当时感觉自己没救了,最后化险为夷,但从此小张常常做被困 在电梯里的梦,而且以后再也不敢乘坐电梯了 
D.目睹了儿子阿毛被野兽叼走的一幕,失魂落魄的祥林嫂见了人就说:“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答案与解析】B本题应注意定义中的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用语。故选8。 
二、真题精析 
【例4-41】(2005年中央机关真题)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等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我思故我在 
【答案与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故选D。 
【例4-42】(2006年中央机关真题)
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其突出特点是本人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决定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教唆犯的是( )。 
A.林某在一次闲聊中,对刘某说自己特想杀掉丁某。于是,刘某就出面雇用马某将丁某杀害 
B.郑某生病,请卢某为其“镇鬼”,卢某胡言说是某坟地有问题。于是郑某在卢某的指点下将一个铁棒钉在坟上,后被坟主拔掉。后来郑某又生病,怀疑又是那个坟在作怪,便决定杀死坟主,为自己消灾。于是郑某将坟主骗至坟边,用菜刀将其杀死
C.在计算机课上,谈到学校的计算机安全系统,老师随意对学生说,这个设计非常完美,如果谁能进入这个安全系统,厂商会有奖金。结果一个15岁的孩子真的进入了这个安全系统,并迫使它瘫痪 
D.王某指使自己的儿子(14岁)和邻居家孩子豆豆(15岁)偷盗电线及其他输电设备,然后转卖。被人发现后,王某全然不理.继续让儿子和豆豆偷盗电线,致使线路短路,造成多个村庄停电,并使输电线路处于危险状态 
【答案与解析】D教唆犯的关键词是“故意唆使他人”、“本人不亲自实施犯罪”,以其对照各选项,可排除A、B、C。故选D。 
【例4-43】(2007年中央机关真题)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和公共目的,依法强制获得公民、法人财产的使用权或所有权,并给予其合理补偿的一种行政法律制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行政征用的是: 
A.两年前镇建的一个经济开发园区用了杨军家的承包地,杨军经多次努力拿到了合理的补偿 
B.某公安机关在破案时,由于情况紧急,使用了王某的摩托车,后来支付给王某一些费用 
C.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需占用某市农民的土地,当地政府给予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各种补偿费用与安置费,并对多余的劳动力进行了安置 
D.某地发生洪灾,为了抗洪,政府从几个建筑公司调集了沙子,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偿 
【答案与解析】A行政征用定义的关键词是“公共利益和公共目的”、“合理补偿”,而A项中的“经济开发园区”却不属公共利益、公共目的。故选A。 
【例4-44】(2008年中央机关)
立体农业是指农作物符合群体在失控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和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立体农业的是: 
A.甲在自己的玉米地里种植大豆 
B.乙在自己承包的鱼塘不但养鱼,还种植了很多莲藕 
C.丙在南方某地区承包了十亩稻田,特意引种了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D.丁前年承包了一座山,他在山上种植了大量苹果树,并在山上养殖了大量蜜蜂 
【答案与解析】A立体农业定义的关键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不同作物之间的不同特性”,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A中的玉米、大豆混种符合立体农业定义。故选A。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