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相关知识及其运用

发布时间:2009-05-12 共6页

  [例20]

  在H国200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中,婚姻状况分为四种:未婚、已婚、离婚和丧偶。其中,已婚分为正常婚姻和分居;分居分为合法分居和非法分居;非法分居指分居者与人非法同居;非法同居指无婚烟关系的异性之间的同居。普查显示,非法同居的分居者中,女性比男性多100万。

  如果上述断定及相应的数据为真,并且上述非法同居者都为H国本国人,则以下哪项有关H国的断定必定为真?

  Ⅰ.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未婚、离婚或丧偶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Ⅱ.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人中,男性多于女性。

  Ⅲ.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分居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A.仅Ⅰ和Ⅲ。 B.仅Ⅱ和Ⅲ。 C.仅Ⅰ和Ⅱ。

  D.Ⅰ、Ⅱ和Ⅲ。

  解析:答案是C。

  与分居者的非法同居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分居者和分居者同居;

  第二,分居者与非已婚者(未婚、离婚或丧偶者)同居。

  由题干,非法同居是指异性之间的同居,因此,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分居者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所以复选项Ⅲ为假。

  由题干,非法同居的分居者中,女性比男性多100万,这说明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未婚、离婚或丧偶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复选项Ⅰ为真。

  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分居者,另一部分是未婚、离婚或丧偶者。上面已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分居者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第二,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未婚、离婚或丧偶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人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复选项Ⅱ真。

  以下相关概念间的树状结构有利于分析解答该题:

  正常婚姻

  已婚 合法分居(独居)

  婚 分居 和分居者同居

  姻 非法分居(非法同居)

  状 和未婚、离婚、或丧偶者同居

  况 未婚

  离婚

  丧偶

  该题涉及准确把握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例21]

  甲、乙、丙三人居一学生宿舍。甲报案遗失2000元。保安人员经过周密调查,得出结论是丙作的案。班主任说:“这是最不可能的”,保安人员说:“当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来是多么不可能, 都一定是事实。”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 将最为有力地动摇保安人员的结论?

  A.保安人员事实上不可能比班主任更了解学生。

  B.对非法行为惩处的根据, 不能是逻辑推理, 而只能是证据。

  C.保安人员无法穷尽地把握所有的可能性。

  D.丙是班上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解析:答案是C。

  保安人员得出“是丙作案”的结论的根据是他的推理:“当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来是多么不可能, 都一定是事实”。结论的可靠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推理正确;第二,前提真实。保安人员的推理是正确的,但C项的断定指出了保安人员推理的前提的不真实,从而有力地动摇了他的结论。

  B项不成立, 因为题干涉及的是对非法行为的认定, 而不是对非法行为的惩处。-

  如果忽视了题干中“对非法行为的认定”和“对非法行为的惩处”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区别,B项会产生很强的干扰。

  [例22]

  一份犯罪调研报告揭示,某市近三年来的严重刑事犯罪案件60%皆为已纪录在案的350惯犯所为。报告同时揭示,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者半数以上同时是吸毒者。

  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一定是真的?

  A.350名惯犯中可能没有吸毒者。

  B.350名惯犯中一定有吸毒者。

  C.350名惯犯中多数是吸毒者。

  D.吸毒者中多数在350名惯犯中。

  解析:答案是A。

  题干说的是“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者半数以上同时是吸毒者”,而不是说“半数以上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者同时是吸毒者”, 因此以下情况是可能的:上述350名惯犯虽然作案的数量占了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60%, 但人数只占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作案者的很小比例(例如5%)。这样,虽然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者半数以上同时是吸毒者,但350名惯犯中完全可能没有吸毒者。

  此题“半数以上”这个概念,限定的是“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者”,而不是“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在关键概念的理解上发生偏差,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