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1年自考生产作业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10页

  第十一章 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与模式改变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方法体系,理解JIT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了解生产同步化的实现、弹性作业人数的实现方法,掌握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看板;了解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精益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及其普遍意义;了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了解敏捷制造企业的设想、敏捷制造的三要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讲述现代化生产的开始—大量生产和准时生产方式,进而说明JIT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升华—精益生产方式,介绍CIMS生产方式和最优生产技术,阐述面向未来的新型生产方式—敏捷制造。

  第二节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讲述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方法体系,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方法,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同步化的实现,弹性作业人数的实现方法—少人化,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看板。

  第三节 精益生产方式(LP)

  讲述精益生产方式(LP)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特征及其普通意义。

  第四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讲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功能与结构,MRPⅡ与其它CIMS单元关系,CIMS技术与精益生产的比较,CIMS在我国的应用。。

  第五节 敏捷制造(AM)

  讲述敏捷制造(AM)企业的设想,敏捷制造的三要素,敏捷制造的组织结构模型,敏捷制造的信息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一般)

  领会:现代化生产的演变过程

  2.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重点)

  识记: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基本方法。

  领会:生产同步化的实现,看板

  3.精益生产方式(LP)(次重点)

  识记:LP的主要内容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一般)

  领会:CIMS的功能与结构。

  5.敏捷制造(AM)(一般)

  识记:AM的概念,敏捷制造的三要素

  三、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 自学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自学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大纲对考核的要求遵循适当的原则。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内容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都有。而教材里的内容,大纲里不一定全部体现。对于推荐使用的教材,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现代生产管理》(第2版),崔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

  参考书籍:《现代生产现场管理》,张平亮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第三版;《生产与运作管理》, 许兆祥 光昕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

  (四)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3学分。

  本课程的自学方法指导如下:

  1、仔细阅读自学纲。自学纲是考生学习生产作业管理的依据,因此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通读大纲,了解大纲中各章有关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的内容,以便做到有的放矢,紧紧扣住基本要求进行自学。

  2、本课程各章之间内容具有关联性,且各章的内容系统性很强,必须按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加以整理,以便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每个章节后的作业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作业之前,要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做作业过程中应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自学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考核知识点。

  2、应掌握考核要求中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纲为依据,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考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要求的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7、本课程共3学分,建议助学课时不少于54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现代生产管理概论

4

第二章

生产系统的规划与组织

5

第三章

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8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4

第五章

企业资源计划(ERP)

4

第六章

生产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

4

第七章

项目管理

5

第八章

物流管理与库存控制

5

第九章

设备管理

5

第十章

质量管理

6

第十一章

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与模式改变

4

 

 

 

合 计

54

  (六)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分别为: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指导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运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不同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4、试题主要类型一般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等题型。在命题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题,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会超过规定。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6、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圆珠笔、铅笔、小刀、橡皮、尺子、三角板。

  附录: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1. 从准备生产该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称为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工业建设的重点是对现有企业进行      (    )

  ①产品开发    ②工艺开发    ③技术改造    ④改善生产环境技术开发

  (三)多项选择题

  1. 企业技术开发的主要途径有  (        )

  ①独创型    ②引进型    ③仿制型    ④综合与延伸型    ⑤总结提高型

  (四)判断题

  1. 维修预防是指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方式(    )

  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题

  1. 保养修理制度:

  (六)简答题

  1. 简述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

  (七)计算分析题

  1. 某零件计划年产量为3600件,每次设备调整费用为800元,每件零件的年平均保管费用为4元。试求经济生产批量。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